猪肉价格如过山车般暴跌,菜市场里消费者笑逐颜开,养殖户却彻夜难眠。
"我这心里啊,比这猪价还凉。"广西养殖户老李蹲在猪圈旁,手里的记账本密密麻麻写满了红色数字。短短三个月,他已经亏损了二十多万元,连购买饲料的钱都需要向亲戚挪借。
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庄,养殖户李大姐的情况更为艰难。"去年高价时扩建了猪舍,本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现在每卖一头猪就要赔上150元,连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已跌破6元/斤大关,广西地区更是探底至5.3元/斤,创下近五年新低。更触目惊心的是,猪粮比价已跌至4.97:1,远低于行业6:1的盈亏平衡线,意味着养殖户每养一头猪都在"流血经营"。
01 猪价惨状,触目惊心
全国猪价持续下跌,几乎无一省份幸免。据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外三元生猪价格已跌至11.95元/公斤,内三元和土杂猪价格也分别在11.90元/公斤和11.82元/公斤左右徘徊。
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就连以往价格较高的华东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已跌至6.1-6.3元/斤。
广西猪价全国最低,仅为5.3-5.5元/斤,而海南则因地理隔离和供需结构特殊,成为全国唯一的高价区,猪价达到7.4-7.6元/斤。
这样的价格意味着什么?以浙江省为例,9月份全省生猪平均出栏价格为13.72元/公斤,环比下跌6.67%,头猪利润为亏损175.79元,比上月多亏118.05元。进入10月后,价格加速下行,亏损进一步加剧。
招远市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9月份养殖户尚还有微薄利润;到了9月份,自繁自养户每头亏损约100元;进入10月后,外三元标猪均价已跌破12元/公斤,亏损加剧。
02 供应过剩,压垮猪价的"大山"
供强需弱是导致猪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从生产端看,今年以来,随着新建养殖场的投产和部分规模场的复养,生猪存出栏量持续上升-1。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已接近历史高位,产能严重过剩。
能繁母猪是远期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根据监测数据,2025年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
从5月份到8月,3个月能繁母猪仅仅从4042万头减少至4038万头,减幅仅有4万头。
这意味着,如果不加调控,未来几个月的生猪供应仍将保持高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8月份全国生猪定点屠宰量为3350万头,环比增加5.8%,同比增加29.6%,创正常月份年度新高。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
03 消费疲软,难以提振的需求
需求端疲软是猪价下跌的另一重要推手。
江津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的分析报告指出:"消费疲软继续延续,第三季度为高温季节,整体消费受到影响,虽然为暑假期间,但旅游消费等增量不足以扭转整体疲软趋势"。
国庆和中秋假期结束后,消费需求惯性下降,样本屠企开工率跌至30.1%左右,短期内需求缺乏支撑。
居民多以家庭囤货消耗为主,旅游消费降温,餐饮和堂食需求减弱。
招远市农业农村局的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双节过后工厂复工,学生开学,食堂恢复一定采购,但碍于市场供应能力充沛,旅游消费降温,需求支撑不足"。
04 连锁反应,养殖户的艰难抉择
面对持续下行的猪价,养殖户陷入了"越卖越跌,越跌越卖"的恶性循环。
招远市农业农村局的报告指出,养殖结构变化加剧了供给波动,合作放养、二次育肥等新模式导致产能调控难度增加,散户因高温天气提前出栏,形成"越卖越跌"的恶性循环。
有养殖散户无奈表示:"玉米每吨涨了400元,豆粕更贵。养一头猪亏200元,但不用饲料长得更慢"。2025年二季度,部分散户补栏积极性已跌至低点。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部分散户开始寻找差异化竞争之路。
在四川、云南等地,一些土猪养殖户通过打造"生态猪肉""有机认证"产品,成功将售价提升至20元/公斤以上,较普通猪肉溢价40%。
05 政策干预,能否力挽狂澜?
为稳定生猪市场,国家已启动多次收储计划。
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10月10日官方进行了1.5万吨猪肉轮储操作,但对生猪现货影响有限,市场仍以购销基本面为主-5。
此外,农业农村部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将总量控制在3950万头左右。
龙头企业也已闻风而动:牧原股份已开启产能"瘦身"计划,减少19万头母猪存栏。
06 未来展望,猪价何时回暖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养殖户最关心的是:猪价何时才能反弹?
专家表示,四季度生猪供给仍然处于比较充裕且稳定的状态,随着前期压栏大猪市场风险的释放,生猪出栏节奏将较平稳,有助于缓解供大于求的局面。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下半年猪价下行空间有限,各集团降重初步取得成效,叠加消费旺季,下半年猪价震荡偏弱。
江津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也持类似观点:"从短期来看,预计生猪及猪肉价格将继续下跌,因为本轮产能释放造成的价格回落仍未见底,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气温的下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预计第四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有望回升"。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亚男表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加速生猪出栏或使得养殖场在四季度的栏位压力减轻,有利于养殖端放缓生猪出栏节奏;再加上四季度需求提升,因此四季度生猪行情不乏出现低位反弹的可能"。
不过,猪价回升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招远市农业农村局的报告指出:"随着天气转凉,消费有望小幅回升,但生猪出栏稳定,供应压力仍存。短期内,猪价或继续维持弱势震荡"。他们希望养殖户们能够对短期的猪价走势有所准备,不要盲目捂栏抗价。
猪价下跌的影响已在产业链上传导。在招远市,8月份养殖户尚还有微薄利润;到了9月份,自繁自养户每头亏损约100元;进入10月后,亏损加剧。
"寒冬漫长,但春天终将到来。"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猪周期虽残酷,但也正是行业洗牌、转型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