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通报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一事基本属实,对其解除聘用关系。网传举报信中,肖飞的妻子称,肖飞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某规培住院医师董某某产生婚外情,有媒体报道称,这一点得到肖飞本人承认。

而网传董某某教育背景、"协和医学院4+4(即招录非医学本科毕业生就读,4年后获取医学博士学位的模式)"培养模式等也引发热议。

有网友称,医学生培养周期长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本科学制也需要5年,那么非医学本科生仅学4年临床就拿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大河报《看见》记者发现,除北京协和医学院外,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医学院开展"4+4"培养模式,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

协和"4+4"模式已实行8年,录取学生本科专业还有园艺、西班牙语专业

据北京协和医学院官方消息,该校于2018年就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试点班"面向在非医学专业学习,有志于医学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后可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25级招生计划名额为45名。

该院试点班一年2次招生,春季招生面向国内高水平大学本科生(推免),冬季招生则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本科生。根据招生简章信息,春季批次报考试点班的国内本科毕业生必须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7所高校,且获取本校推免资格。

冬季招生则要求毕业生就读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或U.S.News全美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共190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中国大学和175所国外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布了8项申请要求,其中包括,按照申请系统要求填写3名推荐人,包括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的推荐人,上传由推荐人出具的推荐信,推荐信需要使用推荐人所在单位的信笺纸,有推荐人的亲笔签名等。

此外,申请要求还包括需提供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面向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招生,但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的笔试中,生物学、化学、大学基础数理概念占考试内容70%;心理--社会方面基本概念占考试内容15%;阅读理解占考试内容15%。

近期发表的论文《"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称,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19级-2024级试点班的172名学生中,本科专业背景为理学的占到87.8%。此外,还有工学、经济学、农学、文学专业毕业生,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经济数学、园艺、植物科学与技术、西班牙语。整体来看,生物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占比为68.6%。

此外,试点班还实行了严格的"分流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例如设置了临床准入资格考试和实习准入资格考试,考核未通过者,可选择重新修习,或通过分流机制由医学博士(M.D.)培养项目转入科学博士(Ph.D.)、科学硕士(M.S.)培养项目。

此外,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称,协和自2023年开始与多所著名高校合作开办"协和医班",遴选高考入学非医学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在各校各专业就读本科,协和与各校联手为学生们铺设医学、生物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交融人才的培养通道,经 "推免"进入协和的医学、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攻读直博研究生。

被称几乎是目前最佳临床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的"4+4",培养效果如何?

2023年,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试点改革改了什么?》一文介绍,协和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模式有别于协和传统的八年制,更接近于美国医学教育的经典4+4模式,要在4年学制时间内完成医学基础课程、临床理论课程、临床见实习以及全程学术能力构建。

王辰认为,经各专业本科教育后最终选择学医者,体现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内心经过比较后决定的未来职业取向,是青年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后的专业选择,这些学生的从医稳定度和从业水准高。"我认为,'4+4'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所能设计出的几乎最佳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王辰院士说。

2025年4月发表的论文《"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指出,现有数据显示,"4+4"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八年制模式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略低于传统八年制学生。研究者指出,这与学制年限存在一定关联。

临床技能方面,试点班学生的202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2%,八年制学生为98.5%。就业方面,2023届、2024届"4+4"试点班毕业生在医疗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00.0%,95.7%;八年制学生为97.4%、97.1%。

200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4+4"培养下的2002级和2003级的37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基础综合考试和临床综合考试的两年度平均成绩上,"4+4"学生均高于同年度的五年制学生。

2024年发表的论文《临床医学专业"4+4"毕业生临床胜任力培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则认为,学制短是"4+4"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略低的原因,他们的在校时间几乎全部用于临床学习和实践,导致科研训练时间不足。

国内多所高校开展"4+4"培养模式,招生对象各有不同

事实上,非医学本科生直接攻读医学博士的"4+4"培养模式在国内并非新鲜事。

自200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连续23年招收非医学本科毕业生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是面向国内高校进行招生,明确招生对象就读高校为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达到推荐免试条件且获得推荐名额的优秀本科生,在非医学专业学习、有志于医学。

而清华大学医学院则在2023年推出"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其面向本校非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录取后进行为期四年的医学专业学习,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就创办了巴德年医学试验班,又称"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试验班",采用的就是国内首创的"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前四年依托竺可桢学院攻读非医本科,部分学生可进入生物医学专业(爱丁堡大学联合培养),后四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与上述高校均不同的是,浙江大学巴德年医学试验班的招生对象是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