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香格里拉对话会还有3天,美防长已确认参会,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将出席,而这一次中方的安排则让人感到意外。那么,此次"香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中方又做出了怎样的"意外"安排?

随着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进入最后三天倒计时,国际社会的目光也开始聚焦于新加坡。要知道,每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原本是一个主打"安全对话"和"地区信任"的场合,但近几年,逐步演变成了各国展示政策、互相试探、谋求影响力的场子。

资料显示,本届香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1日举行,主题涵盖"美国对亚太安全的新战略愿景""竞争世界中如何维护稳定"等议题。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将在首日全会致辞,阐述美方战略;马克龙也会出席并在开幕晚宴上发表主旨演讲。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外媒称中国防长却并不打算出席。

对于各国的安排,我们逐一分析。先说马克龙,从5月25日开始,他就开启了为期六天的东南亚访问,首站选择越南,随后访问印度尼西亚,最终抵达新加坡。这是马克龙就任以来首次访问越南,也被视为法国深化与东盟关系的战略举措。法媒称,马克龙此行旨在将法国塑造为东盟国家"可靠、尊重主权与独立"的合作伙伴,提供"有别于中美的第三条道路"

有分析认为,马克龙此行明显是看准了亚太地区局势复杂,想从中找到突破口。这次访问,涉及能源、国防、教育和经济等多个领域。法国电力公司、达索航空、空中客车、达飞海运等大公司也随行出访,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抢市场、谈合作、秀存在。

当然,还有个不容忽视的背景--近日阵风战机在印巴冲突中表现不佳,进而让法国军售信誉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在东南亚寻找"存在感",更多也是为了军火贸易与地缘平衡。

至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从公开安排来看,他将在5月31日的第一场全会上,围绕"美国对亚太安全的新战略愿景"发表讲话。这一幕显然会成为外界观察中美关系、评估地区局势的重点。

而和马克龙、赫格塞斯的高调行程形成对比的是,中方可能调整参会级别。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防长董军或缺席本届香会,改由低级别代表团出席。若消息属实,这将是2019年以来,中国防长首次缺席。

有分析指出,中方此举存在多重考量,一方面,中美军事关系仍处于复杂阶段。尽管两国已在逐步恢复军事交流,但美方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的行动仍持续引发摩擦。有消息称,就在近期中美军机还在南海"缠斗"50分钟,可见美国干涉地区局势之心不死;另一方面,新任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上任后对华姿态强硬,其缺乏军事外交经验,也可能影响对话实效。

事实上,对于这些论坛和对话,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那就是军事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并非"为参会而参会"。中方近年通过维和、护航等实际行动展现对地区安全的贡献,参会级别调整并不意味着沟通渠道关闭。此外,中国防长近期首访欧洲,与德国、法国深化防务合作,更是已显示了外交布局的多元化考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即便降低了代表团等级,也不意味着会影响地区安全局势,毕竟,中方的立场向来很清晰,那就是不搞集团对抗,主张共同安全和协商对话。这种理念深入传递给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国家越来越担心大国角力会将自身卷入纷争,因而更倾向于支持中方的"包容安全"框架。从这一点来说,美国想要推销自己的所谓"印太战略"也并非易事。

同时,尽管中美防长可能会错失会面机会,但两军互动并未停滞,只不过,台海问题仍是核心分歧。中方多次强调,美方若不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两军关系难有实质进展。就像中方此前在"香会"上所说,领导不是霸权,地位取决作为,行动胜于空谈。想要超越零和博弈,构建真正包容、可持续的地区秩序,答案或许不在会场的交锋中,而在各国能否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