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大陆进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后,新华社连续刊发署名"钟台文"的文章,首次详细阐述统一后的利好,引发岛内外高度关注。从本期开始,鲲屿哨所工作室推出新栏目"话统",通过专访岛内知名专家、热点人物,了解台湾民众对两岸统一的向往和期盼。本期推出对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邱毅的专访报道。
作为在两岸都有较高知名度的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前不久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等活动。从国家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到新华社发表"钟台文"署名文章,邱毅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觉两岸统一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邱毅
大陆扛起了更多责任
环球时报:你认为大陆对台政策出现哪些新的特点?
邱毅:大陆的对台政策越来越积极化、具体化,且有一定的步骤,相当程度上塑造了推进统一的氛围。举个例子,大陆以前谈到台湾1949-1950年隐蔽战线的时候,对于一些地下党员都会隐掉姓名,但在大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朱枫以及迫害他们的谷正文、叶翔之等人,都是以真名出现。
"钟台文"署名文章的第二篇特别谈到"爱国者治台"。就我个人的理解,"爱国者"就是指坚持统一路线的人。这表明大陆对于统一后台湾的治理是有计划、有准备的。
此外,当台湾民进党当局低调处理甚至不承认有"台湾光复"这件事、认为只有"终战"的时候,大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而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代表着对于民进党忽略的一些重要纪念活动,大陆已经把更多责任扛起来了。
环球时报:你自己是否感觉到统一的脚步越来越近?
邱毅:可以这么说。
"要被美国竭泽而渔吗"
环球时报:在"钟台文"第二篇文章中讨论的几大统一利好中,你对哪点印象最为深刻?
邱毅:从台湾人民的角度来看,最关心的当然是统一红利,通过统一可以得到什么。现在可以说是谈论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台湾人民已经感受到美国准备把台湾榨干。如果不统一,台湾继续抱着美国的大腿,最后正如美国主流媒体所说,"像对一颗柠檬一样,把台湾榨干为止"。
过去有台湾民众会幻想只要依靠美国,就可以"倚美谋独",就可以"倚美拒统",但现在即便抱美国的大腿,台湾仍然是死路一条。华盛顿最近非常流行"弃台论",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又是"交易论"的主要倡导者,所以"台湾被榨干后是否会被交易掉"成为岛内的普遍质疑,也就是"疑美论"。
因此,统一的一个重要红利就是避免台湾被榨干,让台湾有一条活路、生路。至于具体的红利是什么,我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台积电,如果今天统一,大陆会允许台积电在两岸进行水平垂直分工,台湾仍然具有主导权,台积电仍然是"护台神山"。但如果不选择统一,台积电就必须依靠美国,对方一定会趁火打劫,使台积电变成"美积电",台湾将失去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用了40多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半导体产业,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会不断要求台湾增加防务预算,2026年编制的防务预算已经达到9500亿元新台币,比马英九时期的3000多亿元新台币高了数倍,已经是台当局支出的1/3了,这么多钱用在防务上,台湾的经济其实差不多已经垮掉了。台湾要思考,到底是被美国竭泽而渔,还是接受统一?
台湾绝大多数人的祖先都是过黑水沟、从大陆到台湾的。他们为了生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多人有很现实的考虑。台湾明年防务预算是9500亿元新台币,加上照顾十几个小"友邦"必须耗费的钱,这些浪费性支出总计差不多1.2万亿元新台币。但是美国仍觉得不够,因此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大陆可以明白地告诉台湾人,统一后台湾就没有防务支出和外事支出,1.2万亿元新台币可以部分用在台湾的建设上,或者效仿澳门模式,发给台湾人现金券,鼓励台湾人消费,扩大内需市场,这些是台湾人最听得下去的。
台湾这几年在防务上用了太多钱,损害了社会福利,导致军公教退休金大量裁减。两岸统一以后,不就可以轻易解决军公教的退休福利问题吗?还可以填补台湾的健保、劳保和农保亏损。到时候,台湾农民、劳工和各个家庭会多么感激大陆。
环球时报:"钟台文"署名文章中称,统一的一大利好是"共享民族荣耀,共享大国尊严"。对比目前台当局的处境,你觉得"荣耀"和"尊严"包含哪些方面?
邱毅:过去台湾是"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台湾人到了海外是最受欢迎的旅客,因为有购买力。但现在台湾人认为在海外受到的尊重减少了。在国际舞台上,台湾完全被边缘化。
环球时报:今年以来,赖清德当局把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大动作打压陆配和岛内支持两岸交流的人士;下半年台湾网红"馆长"参访大陆很受岛内关注。再加上民进党发起的"大罢免"大失败。你认为今年岛内政治氛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邱毅:许多台湾年轻人长期接受民进党篡改过的教科书的教育和扭曲的舆论宣传,一些人脑海里的"台独"毒素很深,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很难。但今年"馆长"的突破,加上其他网红随之跟进,在台湾尤其对年轻人产生很大影响。不过,毕竟许多年轻人出生以来接受的就是"抗中保台"教育,现在虽然因为"馆长"的行动有所改变,但仍在观望中。这部分的变化要等到开花结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认为像"馆长"这样的人,未来势必越来越多。而要达到和平统一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台湾的年轻人。
建立台湾人的信任
环球时报:岛内亲绿的《美丽岛电子报》最新民调显示,72.8%的岛内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你对此怎么看?
邱毅:统一面对的障碍,是需要打破文化隔阂。蔡英文以前欺骗台湾人说他们"不是炎黄子孙,是南岛语族的后代",还要到南太平洋寻根,目的就是打破岛内的中华文化认同。《美丽岛电子报》的数据是很大的进步,显示台湾人文化认同成型,代表统一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加上统一的红利,会让台湾人民开始思考:如果坚持"台独",台湾会变得更好吗?这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认同统一的好处。
环球时报:你认为两岸统一需要哪些条件?
邱毅:在统一问题上,台湾方面最重要的障碍就是资讯上的贫乏,导致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大陆不了解。
我认为统一红利的推出需要几个步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台湾人掌握充分的资讯,他们可以到大陆来看一看,了解大陆的状况,这样他们才会知道那些统一红利是真的,不是吹牛。这也是"馆长"的功能所在,"馆长"到大陆每个地方都说"楼好高,路好平",这就够了。他的视频让台湾年轻人看到了真实的大陆,一旦他们自己也到大陆走一走,就会发现原来民进党的宣传是骗人的。他们会了解到大陆的经济实力很强,提出的统一红利是可以被相信的。通过这些人的介绍,台湾人根本不用去猜想什么"统一之后大陆会加税",或者"大陆会把台湾的资源拿走",大陆进步得很,哪需要台湾这些蝇头小利呢?
如此一来,统一过程中的障碍就减少了,有两个字开始出现,叫作"信赖"。把这种信任建立起来,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事情。要让台湾人民相信大陆是为台湾好,两岸统一后,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会有更好的发展,台湾企业通过大陆可以得到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营销成果。台湾人民自然就会相信大陆统一的构想和目标,相信大陆才是台湾最好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