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在澳门火热进行中。
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与第二的林诗栋同场竞技引热议,上届冠军樊振东能否顺利卫冕也备受关注。
而早在赛前,担任深圳站第39棒火炬手的国乒总教练李隼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全运会乒乓球项目整体的水平甚至要超过奥运会。

据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35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摘得奥运会金牌,但仅有8位同时获得了奥运会与全运会的单人金牌。
这其中,"乒乓女皇"邓亚萍、"大魔王"张怡宁是极为罕见的代表--她们不仅连夺两届奥运会女单冠军,全运会女单金牌也蝉联两届。

然而,更多时候,全运会成为诸多世界级名将难以逾越的关口。
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虽然在世界杯、奥运会、世乒赛上实现男单"大满贯",却从未进入全运会男单前八。同样完成"大满贯"伟业的张继科,三战全运会男单项目,最佳成绩也仅止步于八强。

全运会乒乓球究竟为何这么难打?
与奥运赛场相比,全运会的乒乓球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奥运对手可预测、规则相对固定;而在全运会上,队友即是宿敌,省队之间的较量毫不留情,参赛选手个个实力强劲、打法多样,比赛充满不确定性。
陈梦就曾坦言,"全运会比奥运会难打多了,你们几个谁好打?"
樊振东在赢得全运会男单冠军后仍心有余悸,"全运会是非常难打的比赛。"

回顾近几届全运会,更能看出乒乓球冠军争夺的波诡云谲。
男单方面,樊振东两次惜败于马龙,直至第十四届全运会才战胜刘丁硕,首度登顶。女单赛场则不断上演"黑马"传奇:从李晓霞、丁宁等核心主力的平稳交接,到王曼昱、孙颖莎为代表的新生代强势崛起,格局瞬息万变。

本届全运会,男单阵容星光熠熠,各种神仙打架,而女单方面同样豪华,王曼昱、陈梦、孙颖莎均经验丰富,王曼昱更是上一届的女单冠军。
陈梦与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的激烈对决仍历历在目,此番转战全运,赛果万众期待。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竞争,运动员不仅需具备顶尖技术,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王曼昱的反手拧拉旋转强、落点刁钻,常凭"霸王拧拉"直接得分,被《乒乓世界》评为年度创新技术;樊振东的反手拧拉速度快、旋转足,正手爆冲质量极高,中远台对拉能力出众……

当全国顶尖选手齐聚全运赛场,对运动员而言是压力倍增的考验,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却是一场不容错过的"乒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