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的早晨
由青壮年和孩童组成的民俗巡演队伍
在东海岛乘兴演出"人龙舞"
龙首高昂,龙身翻腾, 龙尾摇曳
舞出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人龙舞"红火上街
浩浩荡荡的巡演队伍中
挑花篮、舞龙旗、穿令箭
多种民俗表演令人应接不暇
游走盘旋,气势恢宏的人龙舞
成为人群中的吸睛一色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共赴这场湛江民俗盛宴
人龙舞巡游过程中
舞龙珠者通过滚龙珠、舞珠花、摇珠
等动作引导"人龙"队形
呈现出龙腾起舞的视觉效果
"起龙""龙点头"等精彩表演动作
让周围观众叫好不绝
湛江人龙舞始自明嘉靖五年(1526年),在湛江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留下传承火种。每逢正月十六,东山圩村必舞起"人龙",家家全体出动,热闹非凡。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地方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一绝"。
传统人龙舞表演
常在海边或沙滩上进行
通过这种形式
祈求风调雨顺、出海平安和丰收
如今人龙舞更多在广场、街道等场所展示
让更多人领略湛江传统民俗的魅力
2006年,湛江人龙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湛江东海人龙舞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人造龙"妙趣横生
与一般的舞龙不同
湛江人龙舞的"龙"
并不是服饰或道具完成
而是由一个个青壮年
扛起仰躺在肩头的少年
以人体相接
组成蜿蜒"龙身"
坐在肩上的孩童双臂支起"龙角"
胸前挂着两只"龙眼"
红绸布抱绑的小男孩作"龙舌"
随着舞蹈节拍
底色橙黄、外绣花纹的"龙腮"轻轻扇动
整只"龙"便活灵活现
湛江人龙舞以人体搭成龙形,模仿龙的腾跃、盘绕等动作。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既是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也是人体"力与美"的体现,展现出独特的海岛文化与浓厚的乡土风情。
"之前没有实地参观过,这次特地带小孩来现场看,比电视上看到的震撼多了。"从广州返乡的陈女士在人龙舞表演中颇受触动。
如今,湛江人龙舞正乘着非遗的热潮
焕发出蓬勃生机
独特的舞蹈形式和民俗风情
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在音乐与舞蹈的韵律中
感受湛江传统民俗的古老和神秘
从海中舞到街上
湛江人龙舞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展现其独特魅力
在传承与发展中
湛江人龙舞也在不断找寻更多"打开方式"
激发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
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瑰宝的传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