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美国对华输美产品加征了10%的关税。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中国迅速做出回应,直接对原产于美国的LNG加征15%的关税。 这标志着能源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这一招,摆明了是想用能源优势来卡中国脖子。
美国政府的想法,大概是想通过贸易胁迫来达到目的,背后肯定也有地缘政治的算计。他们可能觉得,控制能源就能控制世界。 但他们这次算盘打错了。 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和能源产业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加剧了他们这种冒险行为。
4月4号到6号,事情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实施了"对等关税",但中国直接祭出了大招--对所有美产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一下,彻底封锁了美国LNG进入中国市场。 消息传出,美国LNG出口码头一片冷清。连续60天,没有中国LNG的订单,创下五年来的最长纪录。
这直接导致科珀斯克里斯蒂三期项目无限期搁置,要知道,这个项目可是投资了120亿美元! 杰克·福斯特,切尼尔能源公司的CEO,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彭博社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LNG出口量同比下降19%,对亚洲出口更是暴跌42%。 这可不是小数目。
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过境管道,导致中欧国家天然气短缺。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时候做了一件事:把从美国进口的LNG转售到欧洲。 这直接缓解了欧洲的能源危机。3月17日,一艘美国LNG运输船在新加坡完成转售,驶往德国威廉港。这笔交易的记录,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应该有。欧洲那边,对中美之间的能源博弈,应该是在观望吧。
中国之所以能这么淡定,是因为它早有准备。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多元化的进口渠道,以及完善的能源储备体系,这些都是中国的底气。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工业天然气产量达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四川盆地页岩气年产能突破300亿立方米;3月17日,中澳签署15年LNG供应协议,每年60万吨;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二期竣工,对华输气量提升至480亿立方米/年;2025年2月,中国LNG库存可用天数达68天。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对能源安全早有规划。 其他国家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评价,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看看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
美国政府的希望落空了,他们的"能源筹码"策略遭遇了反噬。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卡比指出,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重塑了全球LNG贸易版图,未来竞争将集中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 这场能源博弈,美国输了,中国赢了。 这个结果,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大家应该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