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3月表示,他将对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对包括美国一些最大贸易伙伴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征收更高关税,这将加剧一场扰乱全球市场并使美国盟友不知所措的贸易战。
美国对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加征34%的关税,加上之前加征的20%关税,新增关税税率达到54%,欧盟加征20关税,日本加征24%等……。这一举措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全球市场的惊涛骇浪,招来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与广泛反制。深入剖析美国此番"对等关税"行动,其背后折射出多重复杂的信号。
一、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加速贸易规则重构。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公然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战后,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及WTO构建的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正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全球贸易规则将不可避免地迎来重构。
随着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各国纷纷寻求新的贸易合作模式,区域贸易机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全球贸易形势低迷的背景下逆势而上,2024 年区域内贸易总额较2021 年生效前增长约2.4%,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韧性。此外,中国与东盟有望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也可能取得突破。这些区域贸易机制的发展,将在未来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加速新的贸易机制的形成。
二、暴露美国经济衰退隐患,凸显产品竞争力下滑
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本质上是其经济衰退、产品竞争力下降的体现。二战后,许多新兴国家通过合理运用关税保护政策,成功推动了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国家逐步降低关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反观美国,近年来其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高盛发布报告,将美国2025 年GDP增速预期从1.5%下调至1%,并将未来12 个月内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概率从20%大幅上调至35%。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美国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这恰恰反映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足。然而,关税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关税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本国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会使本国企业失去外部竞争压力,陷入"温室效应",削弱创新能力,最终导致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
三、反噬美国自身利益,引发国内矛盾激化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不会达到其预期目标,反而对自身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反噬。在经济层面,"对等关税"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胀压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指出,"对等关税"将使美国通胀率上升1.5 个百分点,这无疑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降低其购买力。
在股市方面,"对等关税"行政令签署后,美国纽约股市遭遇暴跌行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 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3 日分别下跌3.98%、4.84%和5.97%,均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四、削弱美国国际影响力,加速全球格局重塑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和强烈谴责,其众多盟友也纷纷表示不满和担忧。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国纷纷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这使得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逐渐陷入孤立。
美国的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其与盟友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削弱了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经济格局将加速重塑,美国的霸权地位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是一种短视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对美国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反噬。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试图阻碍这一进程的行为都将以失败告终。美国应认清形势,摒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回归多边合作的正轨,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否则,美国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陷入自我孤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