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这句流传千年的择日口诀,道尽了古人对"建除十二神"的敬畏。在传统历法中,每个农历日都对应"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神之一,其中"闭日"因主"收敛、闭合",被视作"宜藏不宜动"的特殊日子。今天是2025年农历九月廿三,正是"闭日"。

一、"闭日"的历法底色:从"建除十二神"说起
要理解"闭日"的禁忌,需先理清"建除十二神"的历法逻辑。这套系统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汉代,是古人通过观察日月运行、物候变化总结出的时间规律。《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月徙一辰",即每月斗柄指向的地支(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成为"建除十二神"的起点。
具体来说,每月从"建日"开始,依次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循环往复。每个"神"对应不同的"气":建日为"生气",主起始;除日为"除旧",主清扫;闭日则为"闭气",主收敛。《协纪辨方书》解释:"闭者,闭藏也,天地元气收敛之时。"此时天地之气由发散转为内敛,万物趋向静止,故传统择日术认为"闭日宜闭不宜开"。

二、九月廿三闭日的传统禁忌:1不睡、2不做、3要吃
1不睡:不晚睡觉
冬季的夜晚漫长,正是人体修复、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开日"这天,若因忙碌、娱乐而深夜不眠,恰恰违背了冬藏的养生根本。熬夜会严重耗损人体的阴液和精气,导致肾精亏虚(肾主藏精,与冬气相应),第二天便会感到精神不振、头晕耳鸣,长期如此更会降低免疫力。在这个象征开启的日子,不如也开启一个早睡的好习惯,确保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养。
2不做:不泡脚过久、晨起不洗头
不泡脚过久
冬日睡前用热水泡脚,是极好的养生习惯,能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心,有助于睡眠。但在"开日"这天,需要提醒的是:泡脚虽好,时间却不宜过长。很多人觉得泡得越久越舒服,实则不然。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会使人大量出汗。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耗伤心血和津液,同时,过度发汗也会导致阳气随之外泄,这与冬藏的原则背道而驰。通常,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以身体微微发热,似有汗未汗的状态为最佳。水温也不宜过高,保持在40℃左右即可。
晨起不洗头
农历九月后早晚寒气加重,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早晨人体阳气初升,此时用冷水洗头易使寒邪入侵,可能导致头痛、感冒。若必须清洁,建议用温水并立即吹干。
3要吃:要吃热粥暖胃
秋冬时节,人体阳气内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最宜食用温热软烂的粥品,如山药小米粥、红枣桂圆粥或南瓜糯米粥。据《本草纲目》记载,粥能"畅胃气,生津液",尤其适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现代营养学也证实,粥类易消化吸收,可减轻肠胃负担,搭配杂粮更能补充膳食纤维。建议早餐或晚餐食用,趁热慢饮,既能暖身,又可滋养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