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驻立陶宛代办处在立主流媒体《立陶宛晨报》、BNS、ELTA通讯社等发表房玫参赞署名文章《中立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文如下:

在中国北京的外交部大楼里,和所有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一样,有外交官专门负责中国与立陶宛关系。中国外交部还有专门学习过立陶宛语的外交官。这些都是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的具体体现。那么,为何现在中立关系存在困难?我愿谈谈我对中立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

1991年9月14日中立正式建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立宣布恢复独立以来最早同立建交的国家之一,给予立陶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此后,中立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我们热情接待了多位立总统、总理、外长访华,立陶宛朋友的热情好客也给到访的中国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中立人民的传统友好情谊可以追溯更长远的历史。很多立陶宛人曾经生活在中国东北名城哈尔滨,与哈尔滨人民一同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许多动人故事。相传风靡中国逾百年的"里道斯红肠"就源于立陶宛。在日益频密的交往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受立陶宛人民的喜爱,中国人民对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立陶宛了解也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大,双方开展了很多交流互鉴。8年前中国美术馆曾展出立陶宛国家美术馆的珍贵艺术藏品,中国艺术家在克莱佩达也举办了"798印象"展,充分体现两国文化的互鉴共荣。

遗憾的是,两国长期的友好往来受到了不应有的于扰和破坏。2021年,顽固谋求"台独"的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在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这是欧洲目前唯一的一个,导致中立关系陷入困境。也许不少人会问:不就是台湾在立陶宛设立了代表处吗?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机构,中国是有意针对立陶宛并且是过度反应吗?当然不是!只要稍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就能明白台湾问题会怎样牵动中华民族的感情。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议不仅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且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立陶宛民族也同样追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信对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感同身受。

长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打着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幌子,同各国谋求官方交往,甚至企图突破"中国台湾省"的称谓,在国际上公开制造"一中一台",掏空和虚化一个中国原则,妄图达到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目的。加之外部势力对"台独"活动的纵容支持,中国至今尚未实现统一。因此,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所有国家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中立建交时立方作出的郑重承诺。在这一承诺受到冲击和破坏的情况下,我们才不得不作出应有的反应,希望这能引起立陶宛朋友的重视。

有人说,2021年关系降级后,中方一直对立实施"经济胁迫"政策。事实上,中国一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从不歧视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但双边经贸合作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立陶宛允许"台独"势力将立陶宛当作活动平台,这势必会对中国企业的合作意愿造成重要影响。正是由于立前政府的错误涉台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导致中国企业自发调整了经营活动,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绝不是什么"经济胁迫"。

还有人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支持俄罗斯。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同俄乌双方都是朋友,不偏向任何一方,没有袖手旁观,没有火上浇油,更没有从中渔利,而是坚持不懈地劝和促谈,明确提出了"四个应该",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这些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所谓中方"支持俄国防工业"等都是虚假信息,是为了转移矛盾、嫁祸中方。中方始终恪守不向冲突方供武原则,并严格管控两用物项,甚至对无人机等民用产品也采取了最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又何来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一说呢?

几千年来,和平始终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70多年来,"和为贵"思想一直浸润在中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中立建交以来长期是合作良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伙伴,没有理由在外部挑拨或非理性情绪推动下,从互利共赢走向对立双输。虽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对立和隔绝只会导致更多误解误判。我们对中立关系并未失去信心,真诚期待两国关系能恢复正常。中方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愿同立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在尊重和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找到破解当前困境的办法。相信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立陶宛根本和长远利益。如同立陶宛谚语所说:"雨天过后,太阳会继续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