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苏布拉马尼亚姆高调宣布,印度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经济体量达4万亿美元,并且有望在2.5至3年内超越德国,跻身世界前三,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印度真的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吗?

从经济增速来看,印度近年来的表现确实十分亮眼。2021至2024年,其年均GDP增速分别高达9.7%,7.6%,9.2%和6.5% ,远超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2024年一季度,印度GDP增速更是高达7.8%,而同期德国为 -0.9%,日本为 -0.2%,印度经济总量与德,日的差距迅速缩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报告也显示,2025年印度GDP预计达4.34万亿美元,将以微弱优势反超日本的4.31万亿美元,而德国受能源成本高企和产业外流影响,2025年GDP增速仅0.1%,经济总量或维持在4.66万亿美元,按此趋势,印度在短期内实现对德国的超越并非毫无可能。

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印度拥有14亿人口,年龄中位数仅27.9岁 ,庞大的年轻劳动力群体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力,廉价劳动力还吸引大量外资,同时,年轻消费群体推动私人消费占GDP比重达60%,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在产业发展上,印度也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数字印度战略成效显著,其UPI支付系统全球瞩目,互联网用户预计2030年达11亿,催生出超百家独角兽企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印度制造战略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印度成为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战略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大量外资涌入印度制造业,如手机制造等产业发展迅猛苹果计划将印度iPhone产能提升至全球25%,2023 - 2024财年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额同比增长42%,政府推动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通过补贴吸引外资,助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占比超50%,尤其信息技术外包和数字经济表现亮眼,2023年第三季度GDP增速达7.6%,制造业PMI连续31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莫迪政府通过"印度制造2.0"计划和2700亿卢比半导体投资,试图扭转制造业占比下滑趋势,首款28nm本土芯片将于下半年下线。

然而,印度要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增速领先,印度制造业占比却从2015年的16.3%降至14.3%,远低于25%的目标,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产能利用率,2024年智能手机产能闲置率高达50% ,并且印度贫富差距巨大,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全国40.1%的财富,而底层50%人口仅占6%,饥饿指数居高不下,农村贫困,种姓制度遗留问题等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此外,复杂的行政体系与官僚作风,使得政策落地效率低下,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为印度经济发展增添变数,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印度的出口与外资流入,美国,关税新政,对印度制造业构成威胁,特朗普政府计划对非美制造的智能手机加征25%关税,可能迫使苹果等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削弱印度"世界工厂,的雄心,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越南,墨西哥等国也在争夺外资,印度面临激烈竞争 。

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快速增长的经济增速以及积极转型的产业结构等优势,但它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并努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贫富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只有这样,印度才有可能在未来2.5至3年内实现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目标,否则这一目标很可能只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