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针对胡塞的军事行动,成为了美国新型武器的试验场,但也让超级大国面临巨大的泄密风险。据中评社4月27日的报道,代号"风暴破坏者"的美军最新型滑翔炸弹GBU-53/B,近日在也门境内的一处沙地被发现。由于这枚炸弹受到沙子缓冲的影响,因此并未发生爆炸,且外形基本保持完整,也即意味着,胡塞可能会捡到一枚完完整整的美军滑翔炸弹,这引发了美方关于技术泄密的巨大担忧。
有人可能表示,这不就是一枚炸弹嘛,加上"滑翔"二字也不过是多了一对翅膀,对于"黑科技"爆棚的美国来说,这样的技术又"何足道哉"?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美国军媒"战区"网站的报道,"风暴破坏者"技术非常先进,美军也是最近才将其投入到也门战场,希望在实战中进一步完善其性能,因为该装备有望成为未来美国"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武器之一",将装备美军及其众多盟友的空军部队。
首先,该武器采用"多模制导系统",精度很高,可谓是全球"最危险的炸弹"。"风暴破坏者"采用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与半主动激光三模导引头,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自动切换制导模式。比如说,在沙尘、烟雾天气,可以切换为毫米波雷达;在夜间与低光环境下,自动切换为红外成像;也可以在友军的激光照射下,实现"指哪打哪"。这种复合制导模式,使其误差概率小于1米,远超传统炸弹的10米级精度。
其次,该武器具有射程优势,打击范围超过中俄同类型武器。由于"风暴破坏者"采用可折叠弹翼,在高抛弹道下,其射程超过110公里,在常规投送模式下,也有72公里。比如说,F-35战机在万米高空投送"风暴破坏者",将使其在敌方防空系统外打击预定目标,显著降低战机风险。俄罗斯的UPAB-1500和中国的"雷石-6",其射程只有50-60公里,远不如"风暴破坏者"的110公里,也不如其常规投送射程。
其三,该武器具有"蜂群"作战潜力,且价格低廉。在"红旗"军演中,F-35就曾通过数据链指挥多枚"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同时攻击移动中的装甲集群,这证实了其具有"蜂群"作战潜力。而该炸弹的单枚采购价仅为2.2万美元,远低于联合防区外导弹,100枚"风暴破坏者"的成本仅相当于1枚"战斧"导弹,美国有意通过该炸弹以"数量换质量",在亚太地区"压制敌方密集防空网络"。
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大国战争毕竟拼的是消耗,就算是超级大国,也希望用"高科技手段"来打一场相对的"低成本战争",因此美军正在加速开发"低成本导弹"。这款"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虽然不是导弹,但相信也是美国为大国战争准备的"低成本武器",因为和全球工业最强大的国家交战,依靠现在美国的"昂贵"武器装备,是很难熬得下去的。
更何况,"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本身也足够先进,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空地精确打击,进入了"智能化、网络化和低成本"的时代,有力提升了美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与打击效率。因此,这么一款武器居然"完整"地落在也门的沙漠中,准确地说,落入了胡塞之手,而胡塞背后是伊朗,伊朗背后是中俄,这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糟糕的消息,相信中俄伊会针对美方的这款先进炸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下美军的损失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