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取消访华的事情,引发德国内部强烈批评,现在他改口希望继续访华,希望中方不计前嫌。

今天来看看有关中国和德国的一个新闻,事情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此前计划访华,在访华前一天又突然变卦不来了,引发了中德的外交信任危机。

据了解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原计划于2025年10月26日,率小型商务代表团首次正式访华,但于10月24日突然宣布推迟行程,直至10月27日,他公开辩称"只是推迟,不是取消",并表示将"尽快"与中国外长王毅通话,重新安排访问。

此事件在中德关系史上罕见,上次类似情况发生在1996年。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此举因"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并对延期表示遗憾。

他强调德方仍有兴趣与中国进行"尊重和良好的交流",希望继续密切合作,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据悉后续德国总理默茨也要访问中,外界担心德国外长的行程取消,可能影响默茨总统的行程。

先来看看为什么德国外长取消访问,路透社的报道说,是因为中方安排了王毅外长与之会面,但是没有安排其他高层与德国外长会面,引发了德国的不满,他们认为行程缺乏"实质性",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只是一个外长来了,跟我们外长见面还不够吗,还要谈别的什么?

确实如此,德国政府方面希望这次外交会谈,不仅讨论俄乌冲突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还要求中方放开稀土管制,不要在台海使用武力。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原话是,公开批评中国"支持俄罗斯侵乌、破坏世界秩序、容忍朝鲜逃避制裁、在南海无视国际法"。

甚至于中方在德国外长访问之前,对他的表态进行了批评,要求对方摆正心态,结果反而被渲染成了所谓的"公开羞辱"。

也正是这种欧洲人独有的傲慢,导致了德国人取消了这次访华行程。

然而德国政府没想到,他们的这次外交事件中方没什么反应,德国内部反而炸开了锅。

此事件在德国引发广泛讨论,被媒体形容为"超级外交灾难"或"德中关系的灾难性时刻",社会忧虑主要集中在经济影响和外交失误上。

社民党外交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批评:"临时取消发出不良信号,尤其在全球紧张期,直接对话至关重要。

德国汽车等行业强烈反对,担忧中国报复(如进一步出口限制)重创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

现在德国外长想重新跟中方通话,继续访问中国,那现在就更不由得他们挑了。

外交无小事,这么大的事情,德国想就这么糊弄过去是不可能的。未来他们想要来中国,就慢慢等中方的外交日程表,什么时候有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