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节,调休安排一出,网上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这调休调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2024年的国庆节放假安排是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但是,为了这个长假,我们得在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这种"上5休1、上2休7、上5休1"的模式,让网友纷纷吐槽,这哪里是在放假,简直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体力。
如果适当调整休假方式,或许打工人也不会这么大的怨气。
比如从9月30号开始放假,连休7天!这样一来,12号周六也不用上班了,多省事!
再说说28号和29号。这两天要是不用调休,那可就是连着休息了。从28号开始,一直到10月6号,那叫一个舒坦!
可惜啊,今年10月1号是周二,而今年的休假安排,非得从周二才开始,非得限定在1-7号。这样一来,两个周末都都变单休了。更烦人的是,调休搞得人晕头转向的。哪天上班,哪天休息,稍微记岔就搞糊涂了。
为何调休总引发民怨?百姓不满已久
说白了,不管怎么调休,总有人不满意的,也不是大家诸多挑剔,而是调休制度本身就容易引发百姓不满,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休并未真正增加假期的总量:调休的最初目的本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而非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利,休息天数并没有增加。为了凑一个长假,还得从自己的周末休息日中抽出几天来。
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拉动消费经济,但长期来看,却忽视了劳动者对于休息时间的合理需求。
生活节奏被打乱:频繁的调休使得原本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破,打工人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连续工作和休息的变化。
工作压力的增加:调休意味着在假期前后需要连续工作,这对于工作压力已经很大的职场人士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时间的工作令人疲惫,而且调休形成的小长假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休息节奏,可能导致"节后综合征",影响工作效率。
如何调整?个人建议可考虑以下几点:
增加传统节日的假期天数:如春节、中秋节等,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
完善职工年休假:打工人真的很缺假期!在国际上,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天数已经处于中等水平。然而,中国的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中国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0个工作日,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和菲律宾。因此,中国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合计天数为21天,在62个国家中排名第60,倒数第三。所以中国的假期制度仍需要不断优化。
避免频繁调休:调休政策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公众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拉动消费经济。尽量减少调休的次数,保持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规律性,减少对人们生活节奏的影响。
灵活的休假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实施更加灵活的休假制度,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休假。
调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长假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需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