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关税,特朗普这回要动真格,韩国自知已经没有退路了,李在明下定决心,要把权力夺回来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报道,面对特朗普政府要求高达25%的全面汽车进口关税威胁,韩国外长提名人赵显紧急表态:力争在八月期限前与美方达成协议。就在同日上午,总统李在明亲自主持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核心议程是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进展。

距离特朗普扬言在八月全面开征25%汽车进口关税的最后期限已近在眼前。这个数字令首尔如芒在背。韩国外长提名人赵显在国会听证会上传递出的信息直白而急切:他"相信"能在八月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这远非一份可有可无的承诺,而是韩国经济头顶悬着的利剑即将落下的危险信号。韩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出口占比常年接近GDP的40%。

李在明(资料图)

去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约占美国进口车辆的18%。换言之,几乎每五辆进入美国的进口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韩国。如此巨大的贸易体量遭遇25%的关税重击,韩国支柱产业的利润空间将被瞬间压缩至危险边缘。更令韩国决策层窒息的是,这不是第一次面对"特朗普关税"。回想2018年,时任总统文在寅政府为换取钢铝关税豁免,被迫同意对美钢铁出口实施配额限制。痛苦的记忆尚未远去,更高昂的价码已然摆上桌面。

就在赵显放话之际,青瓦台内的气氛同样绷紧。总统李在明亲自坐镇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专门听取了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工作的详细汇报。总统直接关注这一军事核心议题,信号不同寻常。将指挥权由驻韩美军转交韩军自身,在韩国政坛历来被塑造为关乎国家主权与尊严的里程碑式目标。李明博政府时期曾设定2015年收回目标,后文在寅政府调整目标为"在任期内达成具备完全能力收回指挥权",但进展缓慢。

战时指挥权谈判的核心阻力在于华盛顿对韩军独立指挥体系可靠性的深度怀疑。美方反复强调移交需满足"双方同意的条件"--特别是韩军展现独立应对全面战争威胁的强大能力。这一标准本身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报告持续指出韩军关键能力,特别是联合全域反导能力与大规模伤亡处理系统,均与美国主导的战时需求存在明显代差。

李在明(资料图)

双重压力之下,李在明政府的战略重心显露出来。在关税博弈场上,赵显的发言表明韩国正寻求达成一个特定领域的贸易协议来抵充广泛的关税威胁--聚焦点或为特朗普竞选期间重点提及的关键领域,如限制电动汽车补贴甚至设定汽车出口配额上限。但关税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第一层压力,李在明同步强力推进的指挥权移交议程,更深层地指向美韩同盟结构性的再平衡。

在华盛顿持续推进"印太战略"、强调盟友分担安全责任的背景下,韩国寻求增强自身军事主导权具备战术合理性。然而现实冰冷。即便在美国前防长马克·埃斯珀等强硬派人士眼中,韩军独立指挥体系能否在战时有效运作仍是个问号。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历次模拟推演报告数据也客观反映了韩军能力的短板,特别是在面对高强度冲突时的独立指挥效能不足。

韩国正处在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十字路口。华盛顿的经济大棒高高举起,盟友关系中的深层结构性矛盾也再次浮出水面。赵显或许能在未来几周争取到一个暂缓关税的方案,但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远超钢铁配额那般简单。与此同时,战时指挥权的移交进度无法依靠政治家的信心加速推进,最终取决于实实在在的能力建设达到美军定下的严格门槛。八月关税的倒计时钟声滴答作响。

李在明(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经济团队近期已放风,若韩方让步不足,不排除关税如期生效。韩国汽车厂商忧心忡忡的研究报告显示,25%的关税会削弱其在美产品近30%的价格优势。当贸易制裁这把经济利刃与盟友间核心军事权力的深层博弈同时发力,首尔面临的压力不仅是经济数据的波动,更是关乎其在中美激烈竞争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未来空间--每一点都重达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