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呼吁美联储降低利率,甚至暗示"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那么,总统究竟有没有权力炒掉美联储主席呢?这场美国央行独立性与总统权力的激烈碰撞,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一、总统的"杀手锏":法理可行,政治受限

依据《联邦储备法案》,美国总统的确拥有解除美联储主席职务的权力。然而,这一权力的行使有个极为关键的前提条件--必须提供"正当理由"。

特朗普的法律依据:

该法案并未对"正当理由"作出明确的界定。

前总统尼克松就曾有过威胁撤换美联储主席的先例。

但现实却异常严峻:

自1913年美联储成立至今,从未有过主席被解雇的情况发生。

倘若特朗普强行解职美联储主席,极有可能引发宪法危机,股市甚至可能会暴跌30%。

二、鲍威尔的"保命符":华尔街>白宫

事实上,美联储主席真正的保护伞并非法律条文,而是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华尔街的力挺: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公开表示支持鲍威尔。

市场的担忧:2019年特朗普威胁更换美联储主席时,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600点,充分显示出市场的恐慌情绪。

国会的庇护:两党议员在这一问题上罕见地达成一致,共同反对总统对央行事务的干预。

特朗普面临的困境:他能够轻易炒掉国务卿,但对美联储主席动手,无异于向全球金融市场公然宣战。

三、最终较量:美元霸权与总统任性的对垒

这场纷争不仅仅是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个人矛盾,其背后更涉及到诸多重大问题:

美元的信用:一旦央行沦为总统的傀儡,那么谁还会放心持有美债呢?美元的信用将遭受严重打击。

美国的制度: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最后的一道防线,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曾有历史性的警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发出警告--"当总统开始对央行进行威胁时,这个国家距离经济灾难也就不远了。"

总统手中之枪,或许并无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