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被捕" 只是前戏 AI 成美国政治 "新武器"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美国政治领域亦难以置身事外。近期,特朗普转发 "奥巴马被捕" 的 AI 视频,瞬间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随后他又在 AI 峰会上发表极具争议性的言论。

AI生成"奥巴马被捕"视频截图

特朗普转发 AI 视频将奥巴马拖下水

特朗普分享的这段时长45秒的 AI 生成视频,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视频中,奥巴马演讲时宣称"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随后便在特朗普经典竞选歌曲"YMCA"的旋律中,被特工摁倒戴上手铐,最后身着橙色囚衣身处牢房,而特朗普在一旁咧嘴大笑。

极具戏剧性和冲击力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关注。

支持者将其视为特朗普对政治对手的"大胆进攻",对视频所传达的"政治清算"意味表示欢呼。美国右翼评论员尼克・索托在社交媒体 X 上直言:"奥巴马将在牢房里度过此生。"

而批评者则对此深感忧虑,特朗普未声明视频为虚构,这极有可能助长错误信息的传播,在社会中煽动紧张局势。毕竟,在信息传播迅速且真假难辨的当下,普通民众可能难以第一时间甄别此类 AI 生成内容的真伪,从而被误导,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裂与对立。

特朗普的怒火 源于奥巴马曾指控其"通俄"

2016年12月,17个美国情报机构一致认定:俄罗斯的网络攻势"未造成美国选举计票被篡改",但在奥巴马白宫密会后,被改成了"俄罗斯干扰选举、破坏美国民主"等新口径。等到2017年,新版"通俄门"报告中,不仅删了关键结论,还开始引用由希拉里阵营资助、后来被认为是"黑材料"的"斯蒂尔档案"。

因这一桩"通俄门",特朗普一度灰头土脸。如今,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开始了他的"复仇大戏"--在发布了"奥巴马被捕入狱"的AI视频后,指控奥巴马"叛国"。此后该事件不断发酵,美国司法部在当地时间23日宣布成立所谓的"打击小组",调查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提出的指控,即奥巴马及其政府成员主导了一场 "叛国" 阴谋,推动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操纵 2016 年大选的虚假说法。报告一经发布,立即遭到民主党人猛烈抨击,指责此举是赤裸裸的党派行为,意在转移公众对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迟迟未公布的注意力。

美国政坛的 AI 造假在大选期间已经泛滥

实际上,这并非 AI 首次在美国政治舆论场兴风作浪。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生成式 AI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生产者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轻松生成候选人虚假发言或行为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即所谓的"深度伪造"。这些伪造内容以极高的真实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误导选民。

特朗普的前竞选经理布拉德・帕斯卡尔创立的"竞选核心"(Campaign Nucleus)公司,利用 AI 技术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该公司业务涵盖使用 AI 生成定制电子邮件、解析海量数据衡量选民情绪、精准定位可说服选民。

拜登的竞选团队也不甘示弱,他们运用 AI 模拟,起草和分析电子邮件副本,为现场竞选志愿者生成内容,同时测试 AI 对大数据的归类及分析能力,包括志愿者与选民线上线下交谈后的笔记内容。

当时, AI 生成的候选人演讲或谈话视频层出不穷,使得虚假信息的生产门槛大幅降低,规模化生产与分发成为常态。同时,AI 还借助大数据分析与社交平台用户画像,实现虚假信息的精准传播。针对特定选民群体,如拉丁裔、非裔等少数群体,设计符合其认同的内容,操纵情感议题和身份认同,激化族群间矛盾。诸如在拉丁裔社区传播有关哈里斯 "共产党员" 身份的虚假消息,就是典型案例。

此外,AI 不仅能生产虚假内容,还能在传播过程中精准把控舆论节点。在选举辩论、初选和投票日等关键时期,虚假信息传播者利用 AI 迅速分析社交平台讨论趋势,识别热点话题和情绪波动,集中发布虚假内容,引导舆论走向。如在飓风"海伦妮"登陆美国造成重大损失后,极右翼政客、共和党意见领袖在社交平台转发反映灾民惨状的 AI 照片,并配以"我们的政府又让我们失望了""执政者抛弃了他们"等文字,相关内容传播量过百万,成功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还出现了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机器人电话,冒充拜登告诉选民呆在家里,试图影响选民投票行为。

2024年9月26日飓风"海伦妮"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正值2024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委员、特朗普的妇女投票组织联合创始人 艾米‧克莱默 发在社交平台上推文"这张照片深入脑海,令我心痛",收获百万关注,该图实为AI生成。

选举专家担忧,生成式 AI 技术可能被用于抹黑候选人、引导选民避开民意调查,削弱公众对竞选信息的信任。

AI 背后的美国权力博弈

当地时间 7 月 23 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

当地时间7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三项行政命令,公布了一份新的人工智能蓝图--《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计划加速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扫清监管与安全防护方面的障碍。特朗普抨击当前"觉醒AI模型"中强行植入拜登政府的"多元、公平与包容(DEI)"开发理念,声称这摧毁了美国AI产业的发展根基。他签署的"在联邦政府中防止觉醒AI"的新命令指出,联邦政府"有义务不为意识形态 (如DEI)议程而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任何接受联邦资金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这一举措反映出 AI 技术与美国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命令对 AI 产业施加影响,引导 AI 技术朝着符合自身政治理念和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基于自身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路径,可能与政府的干预产生冲突。

当代著名法学家劳伦斯・莱西格指出,在美国,市场是最强势的规制因素,科技公司基于广告和流量的商业模式,在不经意间瓦解了经典民主政体有效运行的社会前提,即民众对重要事实分享共同认知。当人们生活在算法为自己定制的 "信息茧房" 中时,政治分裂和极化加剧,类似 2021 年 1 月 6 日美国国会骚乱事件那样的危机便可能再次发生。AI 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和民众认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这对美国传统政治体制中基于信息共享和理性辩论的权力制衡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

从舆论生态的混乱到竞选规则的改变,再到政治权力与科技产业的博弈以及对政治体制权力制衡的冲击,AI 正全方位重塑美国政治格局。特朗普转发 "奥巴马被捕" AI 视频以及在 AI 峰会上的言行,只是 AI 影响美国政局的冰山一角。在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美国政治将面临更多未知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不仅关乎美国自身的政治稳定与发展,也将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