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赢了?微妙关头,日本再次对美"投降",向美投资5000亿美元,换来了15%关税

据光明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大米等市场,美方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这一消息震动国际社会,也让日本国内陷入舆论漩涡。

这场被特朗普称为"史无前例"的协议,核心条款堪称严苛。日本不仅要拿出相当于其GDP约10%的资金投向美国,且投资产生的利润美方将拿走90%。

美元(资料图)

作为交换,美国对日本输美商品维持15%的关税,这意味着日本汽车、农产品等优势产业仍需承受较高贸易壁垒。更关键的是,日本需全面开放大米市场,这对长期受保护的本国农业冲击巨大。

数据显示,日本大米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开放市场后美国农产品可能迅速抢占份额,直接影响约200万农户生计。

协议内容曝光后,日本股市出现剧烈波动。23日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一度上涨超1200点,丰田、本田等汽车股涨幅显著。表面看市场对关税压力缓解表示欢迎,但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

有分析指出,日本汽车产业虽暂时避开25%的高额关税,但15%的税率仍高于多数国家,且美国要求日本车企加大在美投资建厂,可能导致国内制造业空心化。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达7.2万亿日元,占出口总额34%,若产业链外迁,将直接冲击558万就业岗位。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处境尤为艰难。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执政联盟失去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党内要求其辞职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次协议谈判本被视为石破茂挽回政治声誉的关键,却以全面让步告终。他23日表示将听取协议细节汇报,并根据结果决定去留,但舆论普遍认为其政治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路透社援引消息称,石破茂已向亲信透露,计划在下月底宣布辞职。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在美日贸易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此次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被批评为"新广场协议"的翻版。

美元(资料图)

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手段更加直接,不仅要求经济让利,还将协议与安保合作挂钩。协议中提及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合资项目,实质是美国强化对日本能源控制的举措。

日本国内对协议的反对声浪高涨。农业团体发起大规模抗议,指责政府出卖农民利益;汽车行业协会警告,持续的关税压力将削弱产业竞争力。

更严重的是,协议暴露了日本外交战略的脆弱性。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贸易谈判中却缺乏议价能力,根本原因在于战后长期依附美国的安全架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项昊宇指出,日本为维护美日同盟,不得不牺牲经济主权,这种"以安全换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协议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同样深远。特朗普政府通过高压手段迫使盟友让步,传递出"美国优先"的强硬信号。

此前欧盟、韩国等已感受到关税大棒的压力,此次日本妥协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促使更多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对美让步。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已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计下降0.2%,若政策持续加码,降幅可能扩大至1.5%,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

对日本而言,协议带来的短期喘息难以掩盖长期困境。5500亿美元投资将抽走大量发展资金,开放市场可能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而产业空心化风险将加剧经济结构失衡。

美元(资料图)

石破茂政府试图以经济让利换取政治稳定,却引发民众对"卖国条约"的强烈不满。有日本媒体尖锐指出,这份协议不仅是经济妥协,更是国家主权的一次重大退让。

当前,日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在美日同盟与国家利益间找到平衡,如何应对产业外迁和农业危机,考验着日本政治精英的智慧。

而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径,也再次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在强权政治面前,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牺牲品。这场贸易协议的后续影响,将持续牵动全球经济与政治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