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国民品牌转身,经销商慌了:卖了几十年的货咋办?
"娃哈哈"三个字可能真的要消失了! 近日,一份在经销商圈子流传的内部文件引爆网络:宗馥莉控制的7家公司联合宣布,2026年起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替代"娃哈哈"。这意味着,陪伴了中国人36年的国民饮料品牌,或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为啥要换?商标之争逼出"险棋"
根本原因藏在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里。目前集团三大股东分别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国资背景)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占24.6%。关键问题在于: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只要有一方反对就行不通。
而国资股东与宗馥莉之间关于商标授权的共识迟迟未达成,导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面临巨大法律风险。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这相当于商标被'锁死'了,谁用都可能违规"。面对估值900亿的金字招牌却无法自由使用,宗馥莉不得不另起炉灶。
早有准备!45件商标全面布局
事实上,宗馥莉对品牌切换早已谋划多时。2025年2月起,其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就密集申请了45件"娃小宗"商标,覆盖饮料、食品、餐饮住宿甚至教育娱乐等领域。
更巧妙的是,新品牌命名暗藏玄机:"娃"字延续了原品牌基因,而"宗"字既指向宗氏家族,又谐音"正宗",试图在创新中保留一丝传承意味。今年5月,一款名为"凝香乌龙"的无糖茶饮料已以"娃小宗"品牌低调试水市场。
️ 渠道震荡!经销商:卖不动了
换品牌最直接冲击的是渠道网络。娃哈哈赖以成名的"联销体"经销商体系正面临巨大压力。有经销商直言:"今年销量已经下滑两成,突然又要换名字,老客户认不认都是问题"。
内部数据更加触目惊心:2025年8月,公司竟对492家业绩负增长的客户发出警告,52家因严重违规被启动淘汰程序。有员工透露:"八月本是销售旺季,业绩却大幅下滑,实在太反常了"。一位前高管预测:"一旦更换品牌,很多经销商可能不再合作"。
战略转型?不止于应对危机
尽管表面上是应对商标危机的防御性举措,但"娃小宗"的推出也暗合宗馥莉的品牌年轻化战略。自2018年执掌品牌以来,她一直试图让老品牌更贴近年轻消费者。
"娃小宗"明确瞄准健康饮品和新式茶饮赛道,直接对标Z世代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宗馥莉近年来已注销多家非核心业务公司,并将多地"娃哈哈昌盛饮料公司"更名为"宏胜恒枫饮料公司",逐步剥离非主业资产。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她正在重构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商业版图。
⚖️ 巨大风险:900亿价值如何替代?
放弃"娃哈哈"这个国民级品牌无疑是一场豪赌。消费者情感连接是最大挑战之一。社交媒体上,"无法接受娃哈哈改名"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网友直言"娃小宗听起来像山寨货"。
有营销专家指出,消费者忠诚度需要长期建设,即使产品品质不变,仅名字变更就可能导致用户重新评估品牌价值。一位母亲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给孩子买了十几年AD钙奶,突然换名字总觉得不放心,宁愿多花钱买别的牌子"。
未来走向:一场关乎存亡的自我革命
宗馥莉的这一步棋,既是应对商标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是娃哈哈38年发展史上最重大的战略转折。此举不仅关乎品牌名称变更,更关乎一个民族品牌在新时代的存续与蜕变。
成功,则宗馥莉将彻底摆脱历史包袱,打造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新品牌体系;失败,则可能失去经销商信任与消费者认可,导致业务萎缩。
无论结果如何,娃哈哈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那个印在无数人童年记忆中的"娃哈哈"或许即将成为历史,而"娃小宗"将不得不靠产品力、渠道重建和情感连接,一步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