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甲流来势汹汹,大家都绷紧了神经。这时候,有个现象特别扎眼:抗甲流的西药价格一路狂飙,像玛巴洛沙韦,原本医保支付价 222.36 元 / 盒,在有些电商平台、线下药店,硬生生被炒到了两三百元,甚至更高。还有奥司他韦,平常 70 元左右一盒,流感季一来,价格也跟着 "上蹿下跳"。

据我了解,好多地方的药店,这些药要么缺货,要么限量供应。为了买一盒药,大家是跑断腿、操碎心。

为啥会这样?

一方面,甲流高发,需求 "井喷",药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不排除个别商家趁机囤货居奇、哄抬物价,就想着发一笔 "流感财",把大家急需的药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实在让人心寒。

被资本 "盯上" 的抗甲流西药

(一)药企与药店的逐利 "算盘"

这些药企、药店为啥敢这么明目张胆?

咱们先看看药企这边。研发一款新药成本确实高,像前期科研投入、临床试验、审批,少则几亿,多则数十亿。药企为了收回成本、盈利,定价高一点可以理解。

可有些药企明明已经过了新药保护期,成本大幅下降,还是咬着高价不松口,甚至还搞些 "小动作",限制产量,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就盼着药价能一路飙升,好多捞一笔。

再看看药店,为了赚钱,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的药店囤货居奇,故意捂着药不卖,等市面上药少了,再高价抛售;还有的药店,进货渠道正常,成本没增加多少,却跟风涨价,完全不顾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像温州,前段时间市场监管局一查,有些药店玛巴洛沙韦卖到 200 多一盒,明明进价没涨多少,纯粹是趁火打劫。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民众恐慌

除了资本在背后捣鬼,民众的恐慌心理也给高价药 "添了把火"。

甲流一来,大家都害怕被感染,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是心急如焚。再加上网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一会儿说这个药特效,一会儿说那个药断货,把大家搞得晕头转向。

很多人就想,不管有用没用,先囤点药再说,万一用得上呢?这种盲目跟风,让药品需求暴增,也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就拿线上购药平台来说,数据显示近一周甲流指数同比增长 130%,玛巴洛沙韦搜索量、销量蹭蹭往上涨,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线下药店更是夸张,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有的药店门口甚至排起长队,跟当初抢口罩、抢退烧药的时候一模一样。大家都在抢,药价能不涨吗?

可最后好多人囤的药根本用不上,过期只能扔掉,浪费钱不说,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中药治甲流,缘何遭 "冷遇"?

其实,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药,在防治甲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也战功赫赫。

就拿金花清感颗粒来说,它是在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爆发时应运而生的。当时,医学界发现奥司他韦虽说是首选药,但价格贵、储备少,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立项,组织大批专家,从《伤寒论》《瘟疫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里的上百个古方入手,经过层层筛选、反复验证,最终结合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这两个经典名方,创造出了金花清感颗粒。

从药理上讲,麻杏石甘汤里的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对肺炎、风热感冒等效果显著;银翘散中的连翘、银花、苦桔梗等,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流感、肺炎等多种热病。这俩经典方强强联合,再加上现代科研的加持,金花清感颗粒在抗击甲流的战场上表现不凡。

临床研究表明,它能有效缩短甲流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奥司他韦的疗效不相上下。

还有连花清瘟胶囊,这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流感 "明星药"。它的组方汲取了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里的 "麻杏石甘汤"、清代《温病条辨》中的 "银翘散",还有明代《瘟疫论》中运用 "大黄" 的经验,集千年抗疫智慧于一身。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时,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连花清瘟能显著降低甲流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大幅缩短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央视新闻联播都点赞 "中药抗甲型 H1N1 流感取得重大突破"。

可即便有这样实打实的疗效,中药在这次甲流 "战疫" 里,还是有点被边缘化。

一方面,是宣传没到位。西药一有新药出来,药企又是开学术会,又是在媒体上打广告,医生、患者都耳熟能详。

中药呢,很多好方子、好药,普通大众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一点,也不清楚具体咋用、啥时候用。就像金花清感颗粒,它对风热犯肺证的甲流效果显著,可好多人压根儿不明白啥是 "风热犯肺证",自然不会想到用它。

另一方面,大家长期以来养成的用药习惯也难改。西药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晰,大家觉得心里有底。吃了退烧药,体温降下来了;吃了抗病毒药,好像就给身体加了道 "防护盾"。中药呢,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配方相对复杂,药效发挥也没那么 "立竿见影",很多人就觉得不踏实,还是更倾向于选择西药。

中药抗甲流,有 "方" 有实效

(一) 古方今用显神通

中医治甲流,那可是有 "绝招" 的。前面提到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颗粒,都是古方新用的典范。其实,像《伤寒论》里的麻黄汤,对风寒束表型甲流就特别管用。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配伍精妙。麻黄能开腠理、散风寒,桂枝助麻黄解表,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还能缓急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黄中的麻黄碱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气喘;桂枝有解热、镇痛、抗炎之效;杏仁含有的苦杏仁苷,有镇咳祛痰作用。临床实践中,有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的甲流患者,服用麻黄汤后,症状很快就能减轻。

还有大青龙汤,对于外寒内热的流感极为有用,时常能做一剂而愈的神奇效果,其作用比任何西药都来的快,你就算是吃上特效西药也得个三五天,可是中药对症了,基本上就是一天两天的事。

还有银翘散,源自《温病条辨》,对风热犯卫型甲流堪称 "克星"。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等药,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金银花、连翘抗菌抗病毒作用显著,能抑制甲流病毒;薄荷疏散风热,让患者头目清爽,还能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荆芥穗虽性微温,但在方中助银花、连翘疏散风邪,又不助热。有患者高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用银翘散加减治疗,体温迅速下降,咽痛、口渴等症状也大为缓解。

(二) 扶正祛邪,整体调理

中药治甲流,不光是抗病毒,更注重扶正祛邪、整体调理。人体感染甲流后,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中药就像个 "多面手",一方面,通过黄芪、党参、白术等扶正药物,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给身体 "穿上一层防护甲",让病毒难以入侵,就算感染了,也能更快康复。比如黄芪,能补气固表,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另一方面,中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辨证论治,精准施策。

咳嗽咳痰的,加用止咳化痰药,如浙贝母、枇杷叶;高热不退的,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肠胃不适的,配伍和胃理气药,像陈皮、半夏。不像西药,往往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是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理身体,让人体恢复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战胜甲流。

打破偏见,让中药在抗疫中发光

在这场甲流 "阻击战" 里,中药本应是我们的得力 "战友",可现实却让它有点 "英雄无用武之地"。咱们得清醒地认识到,中药抗甲流,性价比超高。

就拿前面说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一盒几十块钱,如果用中药,一剂才十几块钱,疗效不逊色于西药,还能整体调理身体,减少并发症风险。

咱们老百姓,真得放下偏见,多了解中药知识,生病了别一股脑只认西药,也给中药一个机会。政府、医疗机构呢,也得多加把劲,宣传中药抗疫的优势,规范中药市场,让大家能放心选用。药企也别光盯着西药的 "高利润",多投入研发,把中药的好方子、好药材,用现代科技 "打磨" 得更精致,推向市场,让所有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