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至9月初,亚太局势出现多点同步升温。印尼雅加达成为美军印太司令部行动的一个焦点--9月初,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抵达印尼,启动为期10天的多国联合演习"超级神鹰之盾"。演习覆盖雅加达、苏门答腊岛及廖内群岛等多个战略区域,汇集来自13个国家的兵力,演习规模创下历年新高。在此背景下,北京则进入紧张节奏,为9月3日的大型阅兵活动进行最后集中训练。两个不同场景,却折射出地区安全格局的高度对立。

"超级神鹰之盾"演习自9月1日展开,印尼派出约4100名士兵,美方投入1300名兵力,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等11国派出小型分队参演。演习内容涵盖海空协同作战、两栖登陆及反潜科目,部分场景设在廖内群岛临近南海的海空域。帕帕罗在现场对外称,演习旨在防范任何"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

东北亚方向,"山樱-89"指挥所演习已于8月24日提前启动,3500名来自美日澳三国的军人参与模拟指挥与火力协调,为后续"东方之盾25"实兵演练做准备。

同一时期,多型F-35B战机在西太频繁出动。8月9日,美英机组在日本"加贺"号甲板完成首次混合降落;次日,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舰载机因故障紧急降落鹿儿岛机场,属未预先通报事件,在日本国内引发程序合规性的讨论。

中国外交部在8月28日至9月2日期间先后4次表态,指出美国扩大与周边国家军事合作会加剧地区紧张态势。国防部也明确,中国军队将根据态势变化采取措施维护主权和安全。

印尼国防部则强调,演习意在提升多国协作,不针对特定国家。但在东南亚,部分学者认为此举将迫使本地区国家在大国竞争中难以保持中立,尤其是涉及南海敏感水域时。

美国与菲律宾的"肩并肩"系列演训持续延伸至南海争议海域,并伴随美方在吕宋与巴拉望等地升级四处基地设施。菲律宾军方高层称,这将提升应对突发冲突的能力,但本国舆论中已有担忧其可能卷入大国军事对抗。

经济领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如果中国不加快对美稀土出口,将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可达200%的关税。根据商务部门披露,自7月下旬起,中国已批准至少5家美国企业获得特定稀土进口许可证。

从安全架构看,"超级神鹰之盾"标志着美印战略关系由双边安全合作转向多边安全网络的实践化。这与冷战时期美国推动的"环太平洋军事合作"模式存在相似性,但覆盖面更广,融合了欧洲盟友力量,有意形成跨洋协作链。

东北亚的美日澳演习则延续了对第一岛链的封控逻辑,通过提前数月部署,确保联合火力链条衔接紧密。F-35B的使用频度上升体现了第五代多用途战机在西太战术构型中的中心地位,其垂直/短距起降特性适应性强,可增设前沿临时基地。

从经济制裁与军事行动同步推进的模式来看,美国意图通过双重压力实现地区安全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耦合。这种方式在海湾战争前夕曾出现过,当时,美国利用经济制裁削弱伊拉克实力,同时集结多国部队制造战略压迫感。

中国方面的回应显示其在军事层面依托长期建设成果,具备高强度应对能力,而阅兵展示的陆海空全域力量编组信号直接面向外部观察者--不仅是国防形象工程,也是战略威慑的一环。高超音速武器、无人化作战系统以及反无人装备的公开亮相,将引发周边国家对武备竞赛新阶段的评估。

短期内,美方将在南海及西太维持高频率联合演训,以巩固对盟友与伙伴国的安全承诺。但这一模式可能进一步压缩中立国家的外交回旋空间,加速区域阵营化趋势。若缺乏有效危机管理机制,偶发性摩擦事件可能导致局部紧张迅速升级。

中方可能会在秋季后提升在南海、东海乃至台海方向的常态化巡航规模,并通过多边平台争取地区支持,以削弱美国安全议程的影响力。经济上,中美围绕关键原材料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但在全球供应链整体受限的大背景下,双方仍有低强度技术和贸易合作区间。

整体来看,未来数月亚太多地将呈现出双轨态势:军事互信不足与经贸相互依存并存。这意味着,即便高烈度演习继续扩展,重大冲突爆发概率仍受抑制,但战略竞争已进入制度化阶段,各方需为长期消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