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克什米尔上空的爆炸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印度空军发动"辛杜尔军事行动",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发动空袭,却遭巴军强势反击,最终多架战机被击落。

观察者网报道,根据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在巴议会上证实,巴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击落了3架印军"阵风"战机、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自身无一损失。这场空战不仅是南亚次大陆的军事较量,更揭开了中国武器实战首胜的序幕,而印度媒体的"找补"行为,更似一记响亮的耳光。

巴外长伊沙克・达尔

空战结束后,印度旁遮普邦卡兰村村民在田间发现标有"Rafale"及"BS 001"字样的飞机垂尾碎片。经核实,这正是印度空军首架单座型"阵风EH"战斗机的残骸。

巴基斯坦高级安全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共出动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23分,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巴方宣称击落5架印军战机(含3架阵风),而印媒则声称印军也击落了1架枭龙战机,但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首战获胜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表示,若非巴军保持克制,至少可以击落10架印度战机。巴基斯坦这种自信源于歼-10C与ZDK-03预警机、红旗-9P防空系统的协同作战体系,而印度"万国牌"战机因数据链割裂,在超视距作战中毫无还手之力。

歼-10C配备的AESA雷达可同时追踪数十个目标,探测距离达200公里,而"阵风"战机的RBE2雷达仅能追踪40个目标,探测距离160公里。更致命的是,歼-10C发射的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达145公里,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和主动雷达制导,可在超视距外精准猎杀敌机。相比之下,"阵风"战机依赖的流星导弹因印度采购数量有限且交付迟缓,实战中未能发挥作用。

巴基斯坦的歼-10C与预警机、无人机通过数据链互联互通,实现战场态势秒级共享。而印度"阵风"战机与A-50EI预警机的通信需依赖以色列的协议转换器,存在2.3倍的OODA循环延迟。这种体系差距直接导致"阵风"在空战中被静默猎杀。

目前,法国方面也承认了"阵风"战机首次在实战中被击落的消息,但法国将责任归咎于印度飞行员。达索航空公司拒绝置评,而印度媒体却编造"击落枭龙"的谎言,试图挽回战绩0蛋的颜面。印度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老图拼接",甚至删除相关报道,暴露其极度心虚。更讽刺的是,被击落的阵风战机001号机是印度从法国现役部队接收的首架战机,配备号称"可干扰任何雷达"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却在霹雳-15导弹面前不堪一击。

歼-10C的实战优异表现将引发国际军火市场的反响。目前,有传闻埃及一直对歼-10C战机感兴趣,而此战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会表达兴趣,就比如已经准备阵风战机的部分中东国家、塞尔维亚等。

同时这场空战也验证了中国武器的可靠性,也标志着单项武器装备的性能先进与否,对战争结果有影响,但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相反信息体系化高低对空战最终胜负的影响无疑更大。

印度媒体宣称在帕姆波雷击落一架枭龙战机,但残骸照片显示机头雷达罩和加油管特征与幻影-2000一致。面对铁证,印度国防部仅强调行动成功打击所谓恐怖分子,对空战失利却是避而不谈。

这场空战不仅是印巴的军事较量,也是中国与西方军工技术的对决。歼-10C的胜利改写了南亚空中力量格局,也让印度鼓吹的"阵风碾压歼10"的谎话被揭穿。印度媒体的找补行为,就好似用一块破布掩盖早已千疮百孔的"世界军事强国"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