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新能源发电占比接近四分之一,7月用电量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

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

量达到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创造了全球纪录。

这一数字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总量,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用电量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有效性再次得到验证,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活力迸发与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

01 数字背后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在2025年7月实现了全球首次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性成就。10226亿千瓦时的用电量,同比增长8.6%,增速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总量,是十年前中国月度用电量的两倍。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已达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02 高温与经济双轮驱动

用电量爆增背后有两个主要驱动因素:持续高温天气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高温高湿天气导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增幅甚至超过30%。

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用电量达到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特别是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5.7%。

03 第三产业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用电表现亮眼,7月份用电量达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1-7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8.2%,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大幅增长42.6%。这些数字背后是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0%,反映出消费市场的活跃态势。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04 能源结构"含绿量"提升

用电量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发电占比已接近总量的四分之一,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60%,风光发电量增速维持双位数。绿色转型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数据在推进。

中电联预计2030年中国用电量将超过1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电力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05 资本市场响应积极

用电量历史性突破引发资本市场积极响应。电力板块多只个股表现活跃,公用事业ETF上涨1.42%。

上海电力、盈峰环境等成分股涨幅超3%。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中国核电、三峡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

政策层面,《价格法修正草案》落地,明确破除"亏损-补贴"循环,推动电力、燃气市场化定价进入实施期。新能源项目收益率趋于明确,增量竞价机制开启。

06 微观生活中的用电变化

这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看似是宏大的国家数据,实则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关联着菜市场的灯火通明、写字楼的电梯升降、工厂机器的轰鸣运转、千家万户的清凉一夏,甚至与外卖小哥奔走的电动车也密不可分。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按下开关,点亮一盏灯、启动一台空调时,每一度电都是万亿分之一的一部分,正参与并见证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

十年间,中国月度用电量从五千亿度左右发展到突破万亿千瓦时。

7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多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电网却依然保持稳定供应。

电力需求的高增长及结构优化,正利好高技术制造、新能源汽车、绿电运营及智能电网相关板块。未来,当每个中国家庭夜晚点亮灯火时,璀璨灯光背后更是一个绿色低碳的能源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