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主场变了,美国下通牒,逼欧洲2选1,冯德莱恩把中国给安排了
英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卡尔在接受采访时,渲染"中国威胁",意图逼迫欧洲在中美间选边站。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中美关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新动态,这些都反映出当下国际局势中大国博弈的新态势。
根据中新网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卡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在卫星技术领域大肆渲染"中国威胁"。他宣称在人工智能和卫星技术方面,欧洲应警惕中国崛起带来的"长期威胁"。这背后,是欧洲各国政府及部分公司对马斯克旗下"星链"可靠性存疑。由于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切断星链在乌克兰的服务,欧洲国家担忧自身若过度依赖"星链",未来可能面临美国类似的要挟。然而,卡尔却强行将欧洲对"星链"的谨慎态度与中国联系起来,指责欧洲在中美之间犹豫不决,试图以此让欧洲将中国视为共同"威胁",进而站在美国一边。
特朗普(资料图)
在移动电信领域,卡尔也没闲着,向诺基亚和爱立信等欧洲电信公司施压,要求它们把更多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美其名曰避免关税打击,实则是在逼迫欧洲企业"选边站"。美国政府此举,是想借所谓的"中国威胁",让欧洲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彻底倒向自己,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
美国如此急切地逼迫欧洲站队,主要源于特朗普政府政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波及欧洲盟友,导致欧洲企业利益受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态度反复无常,时而要求欧洲加大对乌援助,时而又对欧洲的安全关切敷衍了事,这让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与合作,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得欧洲部分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种趋势让美国深感不安。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对中国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变。在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后,冯德莱恩主动与中国沟通,强调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有责任携手构建基于公平竞争的、强有力的改革贸易体系。这一表态与此前欧盟在部分问题上跟随美国针对中国的立场大相径庭。
特朗普(资料图)
在电动汽车贸易争端方面,曾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强征关税的欧盟,如今也有了新动作。欧盟委员会透露,中欧双方已同意重新考虑价格承诺方案,以解决长期以来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争端。这一积极信号表明,中欧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有了新的转机,也反映出欧盟在权衡自身利益后,试图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冯德莱恩态度转变,一方面是看到中国庞大市场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利益。若因贸易争端失去中国市场,欧盟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创。另一方面,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也让欧盟意识到,盲目跟随美国未必符合自身利益,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欧盟需要寻求更加多元化、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无疑是重要选择。
对于美国逼迫欧洲选边以及冯德莱恩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中国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战略定力。欧盟长期以来是美国的盟友,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联系紧密。尽管当下欧盟因美国部分政策对中国态度有所缓和,但不能忽视其过去曾多次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的事实。例如,在5G通信领域,部分欧盟国家曾在美国影响下,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在经贸方面,欧盟也曾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欢迎欧盟基于自身利益,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加强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应坚守原则,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要求欧盟拿出实际行动和诚意。在电动汽车贸易争端解决过程中,中国应确保相关解决方案公平合理,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也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其他领域合作中,中国也应警惕欧盟内部部分势力可能出现的反复,防止其以合作之名,行损害中国利益之实。
在中美欧三方博弈的复杂国际局势下,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美国的无端指责与施压,中国坚决予以回击,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欧盟释放的合作信号,中国秉持开放态度,以合作促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