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了对付中国,疯狂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不料反倒坑了自己3把,美方的盟友也纷纷开始反水,欧洲领导人排队访华,美国究竟如何坑了自己?欧洲领导人访华又所为何事?

在中美全面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拜登政府已经把中美交锋主战场定在了高新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三大领域。不久前,美国财政部就以防止美国投资推动中国相关科技发展从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宣布自2025年1月起禁止对"用于军事尖端技术"的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一度引发热议。在此之前,其实,拜登政府就已经在这三大领域对华下手了,去年8月,拜登政府就曾颁布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国投资者在这3个行业领域对中国实体进行特定类型的投资。然而,美国对中国的疯狂打压制裁,以及各项限制政策不仅没有打垮中国,反而让中国在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同时还反坑了美国自己3把。

首先,就是巨大的资金缺口,2022年10月美国政府推出的重金吸引芯片制造业回流并限制在华生产的《芯片和科学法》,该法案通过一年多后,许多接受者申请的资金仍未到位,仅研发部分就有80亿美元的拨款缺口;其次,由于对中国的限制,使得美国相关企业面临高昂的制造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最终也只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继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最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华打压,也造成美国与盟友间裂痕。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的政策一方面限制中国高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吸引海外产业到美国。这对其盟友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因此也纷纷采取措施阻止产业外流,形成拉锯。一些美国盟友明面上迫于美国的压力参与到对华打压行列,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在想方设法的与中国保持合作。

例如,在芯片领域,美国向荷兰政府各种施压,意图阻止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为中国客户在今年实施销售限制之前购买的敏感芯片制造设备提供服务和维修。但荷兰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有荷兰官员就指出,尽管有压力要求欧洲更紧密地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但荷兰方面仍然主张对此采取审慎态度,毕竟,此类政策可能造成更广泛的影响。显然,美方这种逼迫盟友的方式,并不怎么受待见。再比如,在新能源领域,美国早早就宣布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并且美方还在暗中推动欧洲盟友一起这样做。眼下,欧盟确实已经按照美国的意思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但欧盟内部依然有不少成员国并不支持这一决策,纷纷反水。

就在欧盟随美起舞之际,一些欧洲领导人却在排队访华。日前,芬兰总统斯图布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就相继开启了访华之行。斯图布访华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讨论中芬两国的经贸合作问题。这一点从他带领的访华团队就可以看得出来,除了芬兰外交部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农业与林业部长。此外,还有一个由25家公司和其他商界代表组成的大型商业代表团。而斯洛伐克是投票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国家之一。菲佐总理就曾表态,他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是不明智的做法,会对欧洲自身造成极大损害。诸多事实无不证明,美国的"独夫"行径,正在将自己带入"失道寡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