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时间9月13日清晨,也门胡塞武装突然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地区发射了一枚号称"巴勒斯坦2"型的高超音速导弹,目标直指多个"敏感设施"。胡塞武装兴奋地宣称"袭击成功",还称数百万以色列人仓皇逃入避难所。但以色列军方立马反驳:导弹已被拦截,暂无人员伤亡。
事件全过程:一波三折的"导弹攻防战"
袭击发起: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高调宣布,此次行动使用多弹头高超音速导弹,目标是特拉维夫的军事和战略设施。他们声称这是对以色列三天前空袭也门的"复仇"--当时以军空袭萨那和焦夫省,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1人受伤,甚至炸毁了报社、博物馆和医疗设施。
以色列回应:以色列国防军迅速启动防空系统,宣称成功拦截了这枚来自也门的导弹。尽管多地响起刺耳的空袭警报,但以方强调"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以军还指责胡塞武装利用民用设施掩护军事行动,而胡塞则反驳称被炸的报社"根本不是导弹发射台"。
民众反应:社交媒体流传的画面显示,特拉维夫街头民众惊慌奔逃,避难所入口排起长队。胡塞武装所谓的"数百万人避难"虽未获独立证实,但紧张情绪可见一斑。
背景溯源:冲突为何愈演愈烈?
这场袭击绝非偶然!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胡塞武装就以"支持加沙巴勒斯坦人"为由,多次袭击红海航线上的以色列商船,并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无人机。而以色列则持续空袭胡塞控制区,双方陷入"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10日以军空袭也门:炸死35人,包括记者和平民,激化矛盾;
胡塞的"高科技武器":此次使用的"巴勒斯坦2"型导弹号称高超音速,若属实,意味着其打击能力显著升级;
国际社会担忧:冲突已从巴以蔓延至红海和也门,可能进一步 destabilize 中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