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4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作为对特朗普总统4月2日宣布的全球关税的回应。
在周五采取报复措施之前,中国已经在3月份对15种美国农产品实施了10%到15%的关税,以报复美国3月4日将中国商品关税翻倍至20%。,
美国农场主联合会(AFBF)3月份的分析就显示,中国针对的15种美国农产品中,受中国报复性关税影响最大的五种产品是:大豆(128亿美元),棉花(15亿美元),高粱(13亿美元),冷冻无骨牛肉(10亿美元)以及带壳开心果(6.27 亿美元)
AFBF报告称,过去5年,中国占美国10种目标农产品全球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澳洲坚果(99%,1200万美元)、冷冻猪胴体(96%,2500万美元)、高粱(88%,13亿美元)、冷冻猪内脏(75%,5.93亿美元)、大豆(53%,128亿美元)、冷冻无骨火腿、肩肉及其切块(45%,700万美元)、带壳榛子(38%,800万美元)、棉花(29%,15亿美元)、冷冻无骨牛肉(27%,10亿美元)和带壳开心果(25%,6.27亿美元)。经济学家表示,虽然现在衡量关税对美国农业的全面影响还为时过早,但他们认为这肯定会减少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
在2018年特朗普首次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前之前的多年里,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地,但是现在墨西哥占据第一,加拿大位居第二。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减少,中国占美国出口总额的份额降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转变?经济学家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中美首次贸易战的影响、来自其他出口国的竞争加剧、中国进口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对某些美国农产品的需求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
大豆出口前景面临冲击
中国历来是美国大豆的主要买家,但近年来美国对华销量下降,中国现在转向巴西购买更多大豆。咨询机构Terrain的分析显示,中国持续囤积大豆,其中大部分来自巴西。此外,经济增长放慢以及多年的囤积,也使得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需求。2024/2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1.09亿吨(40亿蒲),同比减少300万吨或2.7%。Terrain表示,这一趋势很难逆转。
Terrain的分析指出,中国在2020/21年仅履行了第一阶段协议中承诺采购量的60%。重新达成贸易协议也只会带来虚假的希望。巴西一直在忙于向中国供应大豆(2022/23年度供应量几乎是美国的三倍),而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却停滞不前。
农业市场网站的的分析师马特·贝内特表示,美国大豆出口面临风险,尚未发货的大豆订单可能被取消。他预计中国将从巴西采购大部分大豆。
贝内特表示,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3.80亿蒲,如果中国取消了一些尚未装运的大豆订单,导致美国大豆出口减少1500万至2000万蒲,从而对大豆价格构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