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民,作为一位常年久居农村的居民,对于现在农村很多现象都有着不解的思考,其中就包括农村医保新农合的问题,也就是现在的城乡居民医保。

我们发现在农村,越是穷困的家庭越不交新农合医保,而且不止于此,即便有些家庭缴纳了新农合,但是一年之后能去医院看病的次数屈指可数,不仅是因为大多数时间不生病,而是即便生病也不去医院,小病是能抗就抗,大病顶多也就是输一些液,也就算是个心理安慰。

那么不禁令人想到,新农合医保的意义何在?难道不是保障这些收入低、生活困难的?是为了减轻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家庭医疗负担的?而这也是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

从国家医保数据来看,近三四年的时间里关于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是在不断降低的,2020年减少了807万人、2021年再次减少751万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22年的参保人数断崖式下跌,直接减少了2517万人,也就是短短的三年之中超过4000万人断缴新农合。

任何事情发生的背后都应该有其逻辑性,为何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或者说主要是农民断缴新农合医保?到底是因为啥说不交就不交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医疗医药行业专家、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李玲教授在近日的访谈节目中说清楚了,甚至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在整理了其谈话记录中归纳了三点。

第一、个人缴费上涨

李玲教授认为,个人缴费从2000年初期的10元/人上涨至今年的380元/人,在一定上程度抑制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记得是2023年前后农民一人只要缴纳10块钱就可以使用医保,对于这点钱但是的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是交得起的。

而现在最低的是380元,还有500元的、800元的,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三四千的负担,所以现在的新农合缴费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没有生病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每年都是三四千的花费,这是不少家庭断缴的主因。

第二、医疗费用提高

有数据表明,全国医药费用的年增幅率在8%左右,从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时间里,全国住院的均次费用从6632元涨到了11003元,可以说近乎翻倍,与此同时,门诊费用从180元涨到了329元,也是近乎翻倍。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断上涨的新农合医保并没有有效解决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反而是一年都比一年贵。李玲教授也认为个人看病负担的绝对值越来越重,在医保费用不断增长、医疗费用大幅增加的两相作用之下,老百姓会认为缴纳医保得到的实惠没有明显增加,于是用脚投票,对参保的积极性降低。

第三、同等缴费不公平

李教授表示目前的医保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进行转换思路,居民医保的筹资不应该不论收入多少都缴纳一样的完全平均,这样是不公平的,应该按个人的收入水平来决定其应缴纳的居民医保费用。

她认为,医保制度的特殊性是,个人没办法承担重大疾病风险,所以需要国家来做制度安排。这个制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公平。公平不应该是平均主义,而是有能力的人群帮助收入水平低的人群、健康的人群帮助生病的人群,年轻的人群帮助老年的人群。

如今8月份已经过半,对于我们农村居民来说又到了集中缴纳新农合医保的时候,而缴费价格上涨已经是板上钉钉。那么你今年该如何选择呢?是交还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