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东部战区开启对台联合军演,其中在演习科目方面,东部战区提到了"要域封控",4月2日清晨,东部战区继续宣布对台军演,这次还给出了军演名称-"海峡雷霆-2025A",在这次的军演科目中,东部战区特别提到了"区域管控"和"联合封控"。4月2日下午,东部战区再次发布有关对台军演的新消息,这次涉及山东舰航母编队对台军事演练。其中,这次山东舰编队对台演练的一个科目是"立体封控"。
军演继续,持续模拟对台封控
从这两天的演练科目看,"封控"是一个重点名词。从字面理解,顾名思义,这是外界很熟悉、讨论热度最高的围台、锁台。有关对台"封控"的讨论,主要起始于2022年8月的对台军演,当时解放军的舰机首次从四面八方慑压台湾,并从海、空两个层面模拟对台封控。在此后的环台军演中,"围台"基本上成了一个重点科目。2023年的"联合利剑",2024年的"联合利剑-2024A"和"联合利剑-2024B"均展现出舰机四面围台的场景。
过去台湾东部海域一直被视为台军的大后方,由于地缘因素,解放军的对台军事演练很少涉及这一区域,例如在1996年的台海军演中,军演区域并未直接涉及台湾东部海域。但自从有了航母后,解放军对台军事演练发生了新变化。航母能够将解放军的空中军力投送到台湾东部海域,从而弥补封控台湾的最后一块短板。当山东舰在2023年参与"联合利剑"军演,歼-15直扑台湾东海岸后,岛内舆论普遍意识到解放军对台封控已经成熟。
过去台湾岛内以及西方的战略学界在讨论解放军对台作战选项时,普遍会将"围台"、"困台"作为一个选项。台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很多战略物资非常依赖从外进口,一旦对台封控,台湾无法从外部接收非常关键的战略物资,则岛内必定人心惶惶,假以时日,台湾的军心、民心必然会崩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选项。
山东舰在台湾东部海域参与军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的围台军演中,由于对台军演的时间不断延长,岛内的天然气一度告急。军演结束后,台当局疯狂建造储气槽,试图储存更多的天然气。而在这次的军演同样也是如此,根据台湾"联合报"的说法,受军演影响,台湾的液化天然气船并未进港。
每当谈及解放军"围台"时,外界总是会问:台湾的能源能储存多长时间,因为这事关"围台"之下台湾能够撑多长时间。
岛内经济学者吴大任表示:在台湾能源指标中最关键的变量是天然气周转率,如果以目前的能源状况估算,夏天因为用电多,天然气库存能够让台湾撑7天,平常约10至14天左右,一旦解放军封锁造成天然气运不进来,超过库存天数就有断气风险,届时问题将会很严重。
吴大任表示,台湾的发电对天然气的依赖性非常高。过去民进党当局一直推动"去核电",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但可再生能源比率不高,而且供应不稳定,如果遇到阳光不足,风力不足,太阳能及风力发电量都会下降。
台湾的能源体系其实非常脆弱
目前天然气发电在台湾的占比非常高,而目前台当局希望将天然气发电占比提升到50%,但天然气接收站及储存设施已经老化,天然气接收原本就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再遇上军演,则能源供应将遭到严重冲击。吴大任最后表示:大陆也很清楚台湾的能源困境,只要围台一个月,台湾将完全无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