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北京时间8月23日4时34分
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
同样,在8月23日
"闰六月"结束
迎来崭新的农历七月
闰月现象
每隔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
下一个有闰月的年份是2028年
是闰五月
再次出现闰六月
要等到11年之后的2036年
2024年没有闰月
七夕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8月10日
而闰六月的出现导致
今年七夕节对应的公历日期
比去年推迟了19天
言归正传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带"暑"字的节气
只有小暑、大暑和处暑
处暑
即所谓的"出暑"
标志着夏季渐渐走向尾声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
这些民谚或俗语生动描述了
处暑后的天气特点
但当时令的指针来到处暑
人们还是会大出一口气
毕竟,这期间
虽仍会再热上不多的日子
但由热转凉却是天气变化的主基调
天地间那一派舒爽就要来到
处暑天气
传/统/二/十/四/节/气
周末降雨不放假,继续上岗
23日(周六)雷阵雨频频上线
24日(周日)白天仍然有雷阵雨天气
大家出门随身携带雨具
注意交通安全
下周天气趋势
下周以多云到晴的天气为主
炎热逐渐消退
预计25-29日(周一到周五)最高气温在27-30℃
最低气温在20-24℃
需要注意的是
27-28日(周三-周四)
还有一次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
请大家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8月23日 星期六
上午:阴有雷阵雨
下午:雷阵雨转多云
夜间:雷阵雨
微风,31到24℃
体感温度34到25℃
8月24日 星期日
雷阵雨转多云
微风,28到23℃
体感温度30到24℃
8月25日 星期一
多云转晴
微风,30到23℃
体感温度32到24℃
8月26日 星期二
晴转多云
微风,30到23℃
体感温度32到27℃
8月27日 星期三
多云转阴有中雨
微风,28到24℃
体感温度29到20℃
8月28日 星期四
小雨转晴
微风,27到20℃
体感温度30到24℃
8月29日 星期五
晴转多云
微风,30到23℃
体感温度33到24℃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 01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本来处暑时节,天气变得秋高气爽,天气正好非常有利于老鹰捕捉猎物,同时这个时候的鸟类也正是吃粮食比较多的肥美的时候。
二候天地始肃 . 02
始:开始的意思。肃:肃静、万物凋零的意思,把他们连在一起那就是地间的万物进入了这个时间段内,开始凋零了。表现最明显的便是枫叶变红。
三候禾乃登 . 03
运用分析字拆开法,比如登就是成熟、收获的意思,禾就是各种稻谷,这个很明显。这个就是禾苗登的含义了。
处暑习俗
放河灯 . 01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开渔节 . 02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出游赏云 . 03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指的是暑气消散后,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淡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处暑养生
防秋乏 . 01
出伏后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容易让人因气虚而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等情况,因此,要及时改变作息规律,避免晚睡。
入睡时间应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早睡早起。具体来说,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时间为宜。
午睡也是处暑的养生之道,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缓解秋乏,午睡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
夜晚睡觉时,应关好门窗,用薄被覆盖腹部,防止夜间凉气使脾胃受寒,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
另外,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供氧,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
防秋燥 . 02
处暑燥气当令,容易损伤津液。因此,要多喝水,多食用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荸荠、甘蔗等。
可以适当吃一些酸涩性味的食品,如西红柿、葡萄、雪梨、石榴、柚子、柠檬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秋燥伤肺。
另外,秋季是胃肠道疾病多发时节。多食、冷食易伤脾胃。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不要贪吃,煎炸、辛辣等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更要小心食用。而且不要乱贴秋膘,避免食用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防霉菌 . 03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多,给霉菌创造了适宜的繁殖条件。
平时应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动。定期清理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霉菌的场所,保持干燥卫生。可以使用除湿器,控制室内湿度,以40%~60%为宜。
注意事项 . 04
处暑时节,虽然天气转凉,但是暑气尚未完全消散,人们可适当"秋冻",以激发人体防御机能。
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注意腹部保暖,女性不要穿露脐装。
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支气管炎等患者以及身体虚弱的人不宜"秋冻",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并且定期监测血压。
另外,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适度运动,如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郊游、爬山、散步等。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季适当加大,以似有汗出但不疲倦为度,有助于机体内气血通畅。运动时间选择在一早一晚比较适宜。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伤到阳气。
药食推荐
南瓜莲子羹
材料:南瓜150克,去心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南瓜去皮、瓢,切成丁;莲子洗净。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水,小火煮1小时,至软烂时放入冰糖、南瓜,继续煮15分钟即可。
功效:益气强身,防病保健。适宜脾胃虚弱的老人、儿童。
银百秋梨羹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锅中加水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冰糖川贝炖雪梨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锅中加水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穴位养生
1.太阳穴
(1)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3)功效: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明目的作用。
2.天突穴
(1)定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天突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3)功效: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等。
3.迎香穴
(1)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2)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迎香穴,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3)功效:通经活络,通利鼻窍,是治疗鼻子疾患的要穴。
另外还有两个穴位
01
按揉足三里穴,健脾养胃
每次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20下
每天按揉2次
02
按揉鱼际穴,清暑化湿
顺时针按揉,
每次1分钟,每天3次
明日过后
真正的秋天就不远了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处暑时节,妩媚的秋色开始弥漫
渐渐可见秋天独有的黄色
其后还将有浓到极致的枫叶红
到时趁着美好新凉
畅游郊野
观云卷云舒
看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