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世人称为"盗墓祖师爷",但他死后也怕自己的墓被盗,便修了"七十二疑冢"。千百年来,民间对这个传闻深信不疑,直到2006年河南挖出了曹操真墓,这个传闻才不攻自破!本以为这位枭雄,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墓中一定极其奢华,可随后的发掘却让所有人感到意外,而曹操的形象也被彻底颠覆!
那么,专家们如何确定这就是曹操真墓?墓中又有哪些颠覆曹操形象的发现?
2006年春节期间,河南安阳西高穴村的村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由于当时正值春节期间,村民们以为是烟花爆竹声,便没有太在意。直到来年,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去自家田里浇地,可在浇了大半天后,仍然没有把地浇透。在好奇心驱使下,村民顺着水流的方向前去查看,结果意外地发现田间出现了一个大洞,而之前浇在地里的水,都流进了这个洞中。
这个洞有一米多宽,下面漆黑一片,村民随手拿起一块石头扔了下去,竟半天才听到回声,看来这个洞非常深。由于安阳一带挖出过不少古墓,因此村民很快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盗墓贼打的盗洞。为了以防万一,他当即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在收到消息后,当地考古队立即赶到了现场,根据多年的经验,队员们一眼便认出,这就是个盗洞无疑。由于洞太深,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一位考古队员自告奋勇,决定亲自下去一探究竟。在绑上绳索后,其他队员们慢慢地将他从上面放了下去,在下降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盗洞比想象的还要深。等到完全降落到底部后,这名队员拿起手电筒环顾四周,竟然惊讶地发现,这个盗洞居然直接插进了陵墓内部,这意味着盗墓贼很有可能已经将里面洗劫一空!
得知这个消息后,考古队员们的心已经凉了大半截,但他们顾不得伤心,立即对古墓展开了勘察,希望里面还有没有被盗墓贼发现的文物。在勘察中,考古队员初步推测陵墓的年代应该是东汉到三国时期,而通过墓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最少都是一位王公贵族。可东汉加三国250多年,中间出了那么多王公贵族,到底是哪位呢?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村民们突然想到了什么,对考古队员说道:"不会是曹操墓吧?"考古队员十分好奇,为什么村民们会这样说,追问之下才得知,八年前附近出土了一个石碑,在将石碑清理干净后,发现上面写满了文字。在专家对文字破解后,发现这是一个"鲁潜墓志",上面不仅有鲁潜墓的位置,还详细记载着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和距离,推算下来,就是西高穴村。如今这座墓是一位东汉王公贵族墓,正好和曹操对上了,因此村民们推测,墓主人说不定就是我们熟悉的曹操!
虽然所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十分激动,但这毕竟只是推测,想要真正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要经过深入发掘才行。遗憾的是,当时国家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并没有通过考古队的发掘申请,所有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谁知两年后,一伙盗墓贼在当地落网。从追回的文物中,警方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画像石,考古专家鉴定后,发现这应该是东汉时期的东西。在之后的审问中,盗墓贼交代,这块画像石是两年前从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中盗来的。所有人十分惊讶,原来当年西高穴村的盗墓案,也是这伙人干的。
通过这块画像石,可以断定西高穴村古墓非比寻常,而根据之后盗墓贼的交代,专家意识到,古墓内部很有可能已经遭到了破坏,必须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这次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随后,考古队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西高穴村。
在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座墓葬使用了等级规格很高的"甲"字形,前后总长60多米,规模十分宏大。当考古队员进入陵墓内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痛心疾首,只见墓中的石门已经碎裂一地,里边的石碑和棺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根据墓门的残块来看,上面原本刻满了精美的壁画,可如今已经碎落一地,难以修复。走进陵墓的后室,所有人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墓中三个棺椁被毁坏严重,专家们从中发现了一男两女的尸骨。男的应该就是墓主,女的应该就是他的夫人。
经过对遗骨的检测,专家们发现,男性尸骨的年龄在60多岁,而史书记载曹操去世时是66岁,这点二者十分吻合。此外,专家们在墓中清理出了刻有"魏武王"的石碑,这更加印证了墓主是曹操的猜想!
为了进一步确定,专家们又翻阅了大量史料,发现史书中记载:曹操死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上,史称高陵。而西高穴村就属于当时的邺城境内,由此可以确定墓主就是曹操无疑了。
本以为会在这位枭雄的墓中发现什么珍贵文物,可令所有人失望的是曹操的墓竟然如此寒酸,里面并没有发现什么太珍贵的文物。起先,专家们还以为是盗墓贼将里面搬空了,可根据盗墓贼的交代,他们下去的时候里面就没有发现多少东西,而根据后来追回的文物来看,盗墓贼确实没有说谎。
这顿时让所有人纳闷了,曹操一代枭雄,死后怎会落得如此寒酸呢?
这时有人提出,不是说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么,这个会不会只是其中一个疑冢,并不是曹操真墓?
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想必许多人都知道,曹操可是盗墓界的祖师爷。据说当年他为了凑军饷,挖了不少墓,甚至还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负责盗墓。
众所周知,曹操是个疑心病特别重的人。或许是觉得自己缺德事做得多了,担心自己死后也有人来盗自己的墓,因此他便搞了个"七十二疑冢",专门用来迷惑盗墓贼。据说,在他下葬时,有七十二口一模一样的棺材从不同方向,运出城外,没有人知道,哪口是真的。
然而即便这样,他还是不放心,俗话说不怕贼来偷,就怕贼惦记。为了不让自己的墓被盗墓贼惦记上,曹操还曾下令要求死后薄葬,也就是说一切从简,不需要太多的珍宝陪葬。
或许是曹操"奸雄"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人们对"七十二疑冢"的传闻深信不疑,甚至明朝诗人陆深还在《疑冢》一诗中写道:"疑冢七十二,冢冢浑相似。"而对于曹操"薄葬"这一说法,人们认为这只是曹操故意编的谎言,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贼惦记!这么一想,这些确实是曹操能干出来的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曹操"奸雄"的形象最开始是从宋朝流传开的,而"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此之前,曹操墓的位置并不是什么秘密,一直到唐朝时期,人们还能记住个大概位置。到唐朝灭亡后,中华大地经历五代十国,连年战乱,渐渐地也就遗忘了曹操墓的位置,这才使得"七十二疑冢"被人们所认可,
至于曹操是否真的挖过别人的墓,其实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有人认为他确实挖过,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司马家称帝后恶意抹黑。关于他盗墓的真假,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流传千年的"七十二疑冢"说法,显然不可信。这么一来,就可以确定,西高穴村这座古墓就是曹操真墓无疑。
要知道汉朝流行厚葬,尤其是汉朝的王公贵族墓中往往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比如之前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再比如后来发现的海昏侯墓,这些并不是帝王陵,里面的陪葬品却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反观曹操墓中出土900多件文物,大多都是些普通的铁器、陶器等,最值钱的也不过那几块石碑。
曹操生前作为魏国实际掌权人,死后居然主动提出"薄葬",让人不得不惊叹,曹操确实是一个不拘小节的"枭雄",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千百年来对他的印象!
如今,曹操高陵已经被改造成遗址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到时我们将能一睹这位枭雄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