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

一喜:金榜题名时

二喜:久旱逢甘露

三喜:洞房花烛夜

四喜:他乡遇故知

书生学子"金榜题名"列为"四大喜"之首,如今学生被大学录取也是"金榜题名",属于"四大喜"之一。

有人把孩子考上大学称为"祖坟冒青烟",很多农村人不惜搭台子唱戏来庆祝这件事。

然而,奇了怪了,今年高考录取刚落下帷幕,竟然有许多考生拒收录取通知书,这说明有些大学被"放鸽子"了。

从9月份高校各个发布的新生统计报告看,部分被录取的学生,并非接到录取通知书不去报到,而是干脆拒收。一些大学以为是地址寄错了,就重新邮寄录取通知书,结果仍然被拒收。

河南省郑州市我所居住的小区,发现有两个高考生今年已经被大学录取,他们两个都是因为专业被调剂,非常失望地选择了去复读。

这两个考生商量着坚决不接收录取通知书,快递员两次亲自登门送通知书,他们都拒绝签收。

他们的理由是,大学录取调剂专业时为什么不跟我们商量?热门专业被调剂成冷门,如今我们也拒收录取通知书。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50多所高校出现新生拒收录取通知书的情况。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都有类似现象,部分优质高校都被学生"放鸽子"。

比如,贵州省的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有88份录取通知书没有投出,学生拒绝签收。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有29名新生因地址错误、电话无人接听或关机等原因,导致部分录取通知书未能送达。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明确表示不接收。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39份退回的录取通知书里面,明确标明有30位学生是拒绝签收。学校只得声明,退回的录取通知书将不再二次邮寄,如果过期未办理,将会当做退学处理。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比较有耐心,录取通知书未能寄出的,就委托邮政进行多次投寄,但是仍然有28名新生拒签,已经签收的那些考生也明确表示不会去学校报到,因为已经坐进了复读班了。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有16名新生是属于拒绝签收,有12位学生手机号码是停机或者空号。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告里面提到,有15名新生因个人原因,投递失败。

一般来说,公办大学是因为学生的专业被调剂原因致通知书被拒签,民办大学则是因为收费高的原因通知书被退回,很多专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降低到180分左右,民办本科院校也只有三四百分仍然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这是一个很罕见的现象。

过去几十年,大学始终是一个"卖方市场",学生是"买方市场",大学录取通知书捂住盖住生怕被人抢走,学生只要有大学上,就非常高兴了。

如今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大学再不能对考生居高临下,考生愿意选择你,那是看得起你!

新生为何拒收录取通知书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被调剂成了冷门专业。

大学录取调剂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霸王条款",即使学生勾了"同意",大学也不该"乱点鸳鸯谱"随意调剂。

郑州有一位考生说,他报了5个专业,结果1个专业也没录取,调剂成了最不想上的专业。他说,我没有报这个专业,你不该录取啊,你录取了,我心里不舒服,上这个专业也没兴趣,毕业后还不好找工作,这是逼着我去复读。

大学的专业调剂权早就应该取消了。

第二,一些民办大学收费太高。

很多民办大学有点"不识时务",在就业形势比较冷淡的情况下,收费不降反而还涨,民办大学一年学费2万算是最低的,动不动就是3万、4万、5万,这些学校值那么高的学费吗?学生选择放弃民办专科甚至本科都很正常。

第三,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剩下高收费了。

很多公办学校有对外合作办学专业,考生说这是"带尾巴"的学校。对外合作办学号称与国外某大学合作,毕业后方便出国深造。于是就使劲高收费。

前些年文凭含金量高的时候,对外办学专业还能招满,因为它录取分数低,今年很多大学对外合作办学招生情况非常冷淡,录取通知书被学生拒签,录取的学生很多不去报到。

因为对外合作办学名不副实,成了一个高收费的代名词。

第四,二本层次的考生期望复读一年考上一本大学。

我发现河南省的复读生最多的不是专科层次,专科分数的学生成绩差,复读一年也不一定能够考上本科,所以一般选择读大学。而二本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可能是高考发挥不好分数较低,他们心里不服气,就想通过复读来搏一搏,万一能够考上一本大学了呢?

第五,今年考生为什么选择"拒签",而不是收到通知书不报到?

考生拒签录取通知书还是今年的新鲜事,我曾问过一位郑州的考生,为什么要拒签?

这位考生说,我如果签收了录取通知书,不到大学报到那就是"不诚信",明年高考要受到处罚的。所以我就选择拒签,因为是大学"不诚信"在先,他们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同意调剂成冷门专业?我报了5个专业,你录取最后1个我也没话说,不录取可以放到下一批啊,这一调剂,我没路可走了。

这是他个人的逻辑,作为大学来说,看到考生勾选有"同意"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调剂。

学生拒签录取通知书,到底算不算"不诚信"呢?如果学生明年高考因此被处罚,到底亏不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