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法院门口的梧桐叶打着旋儿,崔丽丽攥着232页的票据和监控截图,指节泛白。丈夫吴东蹲在台阶上,正在给她整理衣领--那是她被性侵当天穿的衬衫,领口还留着洗不掉的红酒渍,现在成了她的"战袍"。

2023年9月27日深夜,崔丽丽蜷缩在沙发里发抖:"那天酒局,王总说'小崔陪客户喝,这单成了给你加薪'。"吴东记得妻子当时的眼神,像被掐断翅膀的鸟。他连夜订了去杭州的车票,在酒店监控里看到:醉得踉跄的崔丽丽被老板架进房间,凌晨三点,她赤脚冲出来拍前台的门,头发散成乱麻。

"隔壁房客的录音,是检察官一帧一帧扒监控找到的。"吴东摩挲着那份关键证据,里面录着妻子模糊的哭喊声。刑事判决那天,他握着崔丽丽的手,听法官念出"有期徒刑四年",她突然浑身发抖--不是解脱,是后怕:如果没有那个偶然的录音,是不是就成了"自愿"?

更狠的刀来自公司。2024年4月,崔丽丽收到开除通知,理由是"旷工"。她躲在卧室撕纸巾,吴东蹲在地上一张张拼:"他们说你陪酒是私事,可出差申请单上明明写着'商务洽谈'。"他翻出232页材料:高铁票、宴请发票、部门群的出差通知,每一页都标注着"因公"。

工伤认定那天,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盯着监控问:"醉酒了还能算工伤?"吴东指着《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她是因工作原因喝酒,醉酒和被侵害没有因果关系。"2024年12月的决定书下来时,崔丽丽正在医院做第17次心理治疗,诊断书上写着"创伤后应激障碍"。

网友的恶意比想象中汹涌。"肯定是自愿的,不然怎么不反抗?""老公怎么还不离婚?"吴东看着评论区,把女儿的照片设成屏保--如果孩子被霸凌,父母会抛弃她吗?他在庭审时说:"支持爱人不是高尚,是人性。"有天凌晨,崔丽丽突然坐起来:"他们说我贪钱,可我年薪百万,犯不着用清白换。"吴东抱着她,摸到后背的伤疤--那是她撞碎酒店镜子时留下的。

2025年8月,工伤认定生效。崔丽丽把带血的衬衫装进相框,挂在书房。9月23日庭审前,吴东帮她别上胸针:"今天要争取的,不只是113万。"法庭外,有位穿职业装的姑娘递来纸条:"我也经历过,谢谢你站出来。"

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撕开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伤口。当职场酒局的潜规则、受害者有罪论、劝离的"善意"被放在阳光下,崔丽丽的232页证据,成了千万职场女性的铠甲。正如她在日记里写的:"他们以为撕碎的是我,其实是整个时代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