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

面对中方稀土一招,美西方已慌不择路,如今开始推己及人、被害妄想。

"中国制药杠杆,是对美贸易谈判中的'核选项',"10月24日,美媒彭博社以此为题刊文称,中国对稀土的牢牢掌控,将赋予其获得美国让步的前所未有的筹码,但中方控制着更关键的供应链--药品。

据介绍,中国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源于其对活性药物成分(API)全球供应的主导,这些是商业药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方的广泛影响力还延伸到上游,包括原材料、溶剂和试剂,即制造API所需的"关键起始材料"。

这引起了美方的担忧。美国官员、前贸易谈判代表及分析人士声称,美国对中国药品原材料的依赖,对自身构成了无法忽视的风险。他们还说,目前中方尚未动用这一贸易"核选项",但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升级贸易战至最高水平,这一局面可能改变。

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接受采访时妄图给中国扣帽子,称"中方显示出愿意武器化经济杠杆,药品也不例外"。他还称,美国需构建韧性并确保供应链安全。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Yanzhong Huang)同样声称,中方"武器化"药品供应链并非不可能,"中方已展示出对这一杠杆的敏锐意识"。

"谈判者带着后备方案上桌--既有可让步的事项,也有威胁或温和提醒的其他杠杆点,"美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温迪·卡特勒称,她认为,"中国谈判者精通他们主导的其他瓶颈,如制药领域。"她说,中方短期内可能不会行动,美国仍需减少自身脆弱性。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国务院官员、现美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成员梅兰妮·哈特将药品供应链称作"真正的核选项",并预计这一风险可能会在中美贸易危机中"迅速显现"。

中国制造原料药的十大市场,美国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 彭博社制图

但其实,美方上述妄想纯属推己及人、恶人先告状。

特朗普政府无视该国国民健康,早已在医药领域下手。今年4月,美国曾宣布,自4月起对来自中国的医疗设备、电子产品等加征高达145%的关税总额。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药征收100%关税。他日前接受采访时还放话说,他会将药品生产带回国内,"一切都将回来"。

彭博社也提到,与稀土相比,药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性质有所不同。此外,中方在出台一系列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时,规定了人道豁免。据悉,部分稀土磁铁对医疗设备生产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研究员孙成昊指出,中方不会主动将贸易战延伸至医疗领域,"药品关乎人类健康及生命本身,将其转化为地缘政治工具违背中国外交理念"。

稀土磁铁对MRI设备至关重要 CGTN资料图

实际上,美国的焦虑不安,来源于中方在药品原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行业标准机构"美国药典"上周报告发现,近700种美国药品使用至少一种只能从中国获得的单一关键成分制造。例如,作为美国最常用抗生素之一,阿莫西林的合成最终依赖四种独立关键起始材料,每种几乎完全在中国生产。

数据显示,中方的控制力对美国廉价常用通用药品构成最大威胁,这些药品占美国处方药约90%。

据报道,印度、日本、欧盟也已意识到本国在药品供应链上的脆弱性,并采取行动以改变现状。其中,印度2020年推出政府激励计划,支持本地API生产,但几年过去了,进展寥寥。印度制造商仍承认,中国公司远更具竞争力,某些进口药品价格仅为其一半。

彭博社还指出,美国对华药品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很大程度上被低估。统计发现,美国大部分成品通用药品来自印度,而印度药品的原材料主要从中国获得。

美国药典4月曾估计,中国直接贡献2024年美国处方API 约8%的销量份额。但根据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玛塔·沃辛斯卡的说法,若适用更广参数,这一数字升至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