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上,特朗普始终不松口,韩国对美国下手了,李在明这次要拿回作战指挥权

根据环球网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国家安全会议上明确表态,将在任期内推动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场围绕军事主权的博弈,既是韩美同盟矛盾的缩影,也折射出韩国寻求战略自主的迫切。

故事要从韩美之间的"老矛盾"说起。最近几个月,华盛顿和首尔的摩擦从贸易领域烧到了军事合作。特朗普政府近期再次施压韩国,要求其大幅提高驻韩美军"保护费",特朗普却称"韩国负担太少",暗示需额外增加数十亿美元。韩国财政部回应称,现有协议经双方法律程序确认,单方面涨价缺乏依据,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李在明(资料图)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在明政府同步推进的"收权计划"。这位韩国总统在会上直言,要将战时作战指挥权从美军手中"夺回",作为任期内核心目标之一。所谓"战时作战指挥权",简单说就是战时韩国军队由谁指挥的权限。

这意味着,即便韩国拥有自己的军队和防务体系,只要半岛生变,韩国总统的实际指挥权会被"架空",美军司令才是战场上的"最终决策者"。这种状态对任何主权国家而言都显得特殊--韩国的经济总量全球第十,文化产业输出常年位居前列,科技产业(如半导体、汽车)更是全球领先,唯独在国家安全领域保留着"半依附"状态。

李在明的目标,正是终结这种"不平等"。他的底气,来自韩国国内长期存在的"收权派"声音。进步阵营的卢武铉、文在寅两任总统曾先后推动收回计划:卢武铉时期,韩美曾达成共识,计划2012年完成移交;但美国以"朝鲜核导威胁升级"为由推迟,最终未能兑现。文在寅政府虽继续谈判,仍因美方以"安全环境不稳定""韩军准备不足"等理由拖延,进展有限。如今李在明再次提出目标,本质上是韩国进步势力对"主权完整性"的又一次冲刺。

李在明(资料图)

但现实远比口号复杂。首先是美国的"抓手"心态。美国在韩驻军的核心目的,从来不是单纯"保护韩国",而是维护其在东亚的战略支点。战时指挥权就是这个支点的"遥控器"--一旦有战事,美军可优先调用韩军资源,配合自身战略布局,而非单纯"协防韩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近期重申"移交需安全环境稳定、韩军准备充分",表面是"安保考量",实则是继续用模糊条件拖延,避免失去对韩国军事行动的主导权。

更关键的是,韩国的"半主权"状态已难以适应当下国际局势。在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若始终无法自主决定军事行动,其外交政策难免受制于美国--比如尹锡悦时期配合美方在半导体供应链、台海问题上施压,本质上是"军事依附"带来的连锁反应。李在明的"收权计划",某种程度上是在为韩国"松绑":只有掌握指挥权,韩国才能在军事决策上真正独立,进而在外交政策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对中国而言,这一动向值得关注。尹锡悦政府时期,中韩关系因美日议题多次遇冷;李在明若能推动指挥权收回,韩国政坛将出现"亲美"与"自主"的路线分野,为两国重启战略对话创造可能。

李在明(资料图)

当然,李在明的"收权之路"注定艰难。美国不会轻易放弃"遥控器",韩国保守派也不会坐视利益受损,5年任期内能否突破,仍是未知数。但至少,这位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当一个国家开始主动争取本属于自己的主权,无论结果如何,都已站在改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