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对华加税的大背景下,沃尔玛的心路历程相当复杂,既然对中国强硬不起来,那就服软好了。
(沃尔玛)
随着特朗普的这场关税大戏持续上演,美国的零售商们,特别是沃尔玛,开始意识到自己玩砸了。经过一番内部计算和外部压力,沃尔玛通知中国供应商:继续发货!至于那糟心的关税?则由美方自己承担。
这一消息出现的很突然,也暴露出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窘迫。
当谈到中国制造时,不得不提到它的精良工艺、广泛的种类和超高的性价比。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以上,造船、无人机、钢铁等多个领域的产量,更是超过全球的一半。有这样的背景,谁能说轻易替代就能替代?
(中国制造出口海外多国)
为何中国商品如此出色呢?答案无非是完整而庞大的工业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定义的所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更是全球产业链上难得的稳定角色。多年来,中国凭借其规模效应和过硬的质量赢得了世界市场的信任。
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却常因产业链单一而不得不面临高成本。例如,真正的"欧洲制造"可能质量不错,但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在一场全球化的商业棋局中,价格往往能决定成败。同样质量的产品,中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而欧美则需要面临高昂的人工、材料甚至是环保成本,这一点上,他们真的难以与中国竞争。
再来说说沃尔玛这个故事的主角。要知道,沃尔玛并不想当美国政府的"关税代言人",但在与庞大的中国供应链纠缠不清的情况下,它必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今年3月,当特朗普政府还没正式挥起"对等关税"大棒的时候,沃尔玛就坐不住了。他们试图让中国供应商,承担额外的10%关税成本。没想到,中方根本不给面子,商务部直接就对其进行约谈。
(商务部约谈沃尔玛)
当然,沃尔玛也不是只会认死理。现实逼迫其去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有传言称,沃尔玛考虑过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来填补中国供应链产生的空缺。不过,走着走着,他们发现这个想法如同水中捞月,无论质量或价格,都没办法达到中国商品的标准。
之后没几天,特朗普就宣布了新的关税政策。这一下,连沃尔玛也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转而把目光投向白宫,企图通过游说减轻关税政策的冲击。有消息称,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巨头警告特朗普,他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物价上涨和货架空空如也的窘境。他们甚至直言,美国消费者将无奈地承担这些后果。
(美国超市)
虽然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在这之后似乎有所缓和,但关税问题依旧没得到实质解决。
眼见大势所趋,沃尔玛又采纳了新的策略:通知中国供应商继续发货,那些令人头疼的关税由美国自己买单。这样一来,他们既稳住了商品供给,又能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诚意。
可是话说回来,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当然不是做慈善。即便要承担关税,他们也会通过终端市场涨价,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美国政府也很可能通过退税等手段,来减轻企业负担。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零售商们依旧赚得盆满钵满,而攥紧荷包的消费者们只能无奈接受生活成本的增加。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一系列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如果说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一场棋局,那么这些商业巨头正是那些左右博弈的棋子。他们最终还是要对利益低头,所以也就有了现在向中方让步的这一幕。
总的来看,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表现不是偶然。几十年来,中国通过技术革新、优化生产和提升产业链,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在这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规模让中国具备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即便是面对最棘手的挑战,也能临危不乱。
至于美国,如何在全球化中重新找到平衡点,显然是个长期的课题。脱钩并不是解决之道,或许重新审视合作共赢,才是未来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