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4日,也门胡塞武装发布震撼声明:美军对首都萨那周边发动的空袭已造成7人死亡、29人受伤,同时胡塞防空部队成功击落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这是自3月15日美国发起"果断行动"以来,双方对抗的第23轮大规模冲突。截至目前,美军空袭已导致120余名胡塞武装人员死亡,而胡塞武装则以红海航运为筹码,将冲突推向全球经济命脉。
此次空袭发生在美军对马里卜省发动15次轰炸的24小时后,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导弹发射阵地和燃料仓库。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在社交媒体晒出无人机残骸照片,强调其防空系统已具备拦截美军最先进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胡塞武装两周内击落的第四架MQ-9无人机,显示其反制技术正在快速迭代。
美国中央司令部对此次空袭保持沉默,但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此前明确表示,美军行动将持续至胡塞武装停止袭击红海船只。分析人士指出,双方对抗已从"精准打击"演变为"无差别消耗":美军投入10亿美元弹药实施200余次空袭,胡塞武装则向沙特发射47枚导弹和无人机。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4月7日宣布终止对也门的紧急粮食援助,导致1700万民众陷入饥荒风险,这一决定被联合国批评为"将平民作为战略武器"。
胡塞武装的强硬姿态背后,是伊朗的深度支持。该组织被美国认定为"伊朗代理人",其装备的"火山-3"中程弹道导弹和无人机技术均来自伊朗。伊朗外交部13日谴责美军空袭"违反国际法",并通过外交渠道警告周边国家:若为美军行动提供支持,"将面临直接后果"。
美国的军事行动则被解读为对伊朗的"敲山震虎"。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打击胡塞武装,削弱伊朗在中东的"抵抗之弧"(包括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然而,胡塞武装控制的曼德海峡是全球12%贸易的必经之路,其对红海航运的袭扰已导致75%的美国船只被迫绕行非洲,单次运费增加近100万美元。这种"以战促谈"的策略反而加剧了全球供应链危机,国际油价突破150美元/桶的风险正在上升。
空袭对也门平民的冲击正在发酵。联合国数据显示,马里卜省供水系统遭破坏后,50万民众陷入缺水困境,儿童死亡率一周内飙升300%,霍乱病例激增1400%。自3月15日以来,已有至少107名平民死亡、223人受伤,450万儿童因战乱失学。萨那街头,数千民众举着"停止杀戮"的标语抗议美军行动,而胡塞武装的导弹发射架仍在阴影中校准方向。
国际社会对美军行动的谴责声浪高涨。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强调,安理会从未授权对也门使用武力,各方应立即停火;俄罗斯批评美国"滥用武力",并呼吁重启政治对话。然而,沙特作为美国盟友,正加速推进"荷台达港收复计划",试图切断胡塞武装的海上补给线。
此次击落的MQ-9"死神"无人机是美军在中东的主力装备,单价3200万美元,可携带8枚"地狱火"导弹,具备27小时滞空能力。胡塞武装则通过"蜂群战术"和低成本无人机进行反制,例如用1000美元的民用无人机消耗美军500万美元的拦截弹。更值得关注的是,胡塞武装在4月1日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的打击中,首次使用电子干扰技术瘫痪美军雷达系统,这标志着其作战能力已突破传统游击战范畴。
当前中东局势已陷入"暴力循环"。胡塞武装誓言"所有美军航母都是靶子",而美国则宣称"不排除地面行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指出,若冲突持续,可能引发美伊直接对抗,甚至导致中东全面战争。
对全球而言,红海危机正在重塑地缘经济格局。中欧班列货运需求激增30%,暴露出陆海联运体系的短板;沙特加速推进能源转型,试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而美国的单边行动,不仅削弱了其在中东的道德权威,更让"联合国宪章"面临被架空的风险。
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也门平民的鲜血正在书写新的地缘规则--当大国博弈与技术革命碰撞,传统安全框架已无法承载冲突的复杂性。而红海航道上,商船的汽笛声与导弹的呼啸声交织,共同奏响中东秩序重构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