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把对华关税加到245%了。
把关税加到这个数字,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在前几日就明确表达,若美再加,将不予理会。
所以,特朗普此举完全是失心疯一般的"独角戏",没人会搭理他,中国更不可能对此有任何反应。
而特朗普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悬在美国头顶上的雷快要爆了,一笔高达6万多亿美元的美债,即将在今年6月份到期,这个窟窿,真的要把他逼疯了。
曾经用来收割全球利益的美债,如今反而成了美国的催命符。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特朗普胡乱挥舞关税大棒,把一切彻底玩砸了。
所谓美债,即美国国债,自美国立国以来便存在,其对美国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发行美债,也就是美国向全球各国借钱,来改善民生、发展基础建设,乃至用于农业、军工、国防开支等等。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美债可以说是美国人的提款机,只要美国不断印钱和发行国债,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其他国家的包括矿产、工农业产品等资源,有人就问了,既然美国印钱就能买,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可以?
答案是未必,首先,美元是全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通俗一点讲就是全球性货币,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想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就只能选择用美元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国就会储蓄大量的美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汇储备。
但这大量的美元储备,用途却并不是很多,要么是用来结算国际贸易,要么就是用投资的方式让其增值,可由于这是美元,自己国内又不能使用,因此,除了结算贸易之外,最好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美国发行的美债了。
这么一来,美国就用这种方式,向全球各国"借"到了钱。
而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讲,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债规模,是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呈正比的,即便不是百分百正比,但也得差不多,起码不能超出财政收入太多,不然的话,高额的利息将会让美国不堪重负。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美国悄摸摸的多发行一点美债,以达到其人为制造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么一来,就能在不动声色和兵不血刃之间,来收割全球财富,但基本的原则依然是不能超出太过分,需要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而为了在这个安全范围内,最大化的收割全球财富,美国还发明了"美元潮汐"这一操作,总之就是,按照目前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那么美国只要操作得当且保持安全范围,是可以一直玩下去并能一直有的赚的。
但问题是,美国人花钱太快了,导致美债的发行规模一增再增,但依旧撵不上美国人花钱的速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债规模只有27亿美元,但在一战后,却飙升至310亿美元,而到了二战之后,更是达到了2600亿美元。
而这个数字,与近几年的美债规模增长比例相比则只是小巫见大巫,在本世纪初,也就是2000年,美债规模只有5万多亿,而到了2024年年末时,则达到了惊人的36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收入即GDP却不尽人意,2024年美国的财政收入只有4.92万亿,但需要支出的项目金额却高达6.75万亿,这就意味着,财政赤字达到1.83万亿。
财政收入无法覆盖支出,就意味着美国人快要付不起海量发行的美债利息了。
用我们中国的老话就是,美国现在属于花的多挣得少,而要想维持住美国现有的开销,那么每个月至少得卖出去不低于7000多亿的美债才行,换算下来,就是每天卖200多亿美债。
当然,尽管美国目前有点不堪重负,但依然不希望美债被引爆,尤其不希望其他持有美债的国家大量抛售美债,因此就想尽办法维系中间的平衡,不然的话,美国真就扛不住了。
而其他持有美债的各国,自然也十分清楚目前美国的状况,因为为了减少风险,在这几年也确实减持了一些美债,但考虑到多种因素,减持的规模并不是太大,因此,美国尚且还能维持住这个平衡。
有人会说,那既然是债务,美国干脆赖账不就万事大吉了嘛?这种想法是想当然,要是美国真敢赖账,那以后就别想借来钱了,一旦其借不来钱,那美国政府就得立马关张。
总的来说,美国法相的美债规模虽说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且财政赤字也在不断攀升,但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尚且不至于马上崩,其他持有美债的国家也没有在短时间内大量抛售美债,这就让美国处在一种虽说脆弱但尚能维持的平衡状态下。
结果,特朗普在美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打起了关税大战。
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关税在收取利益的同时逼迫中国让步和低头,对此,他信心十足,认为一定会成功。
而他这种操作,引来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引发了美股动荡,而美股动荡之后,美债的收益率不降反升,尤其是二十年期的美债,收益率更是达到了5%。
美债收益率飙升,自然就让持有美债的人或国家有想法,而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利用关税来收割全球的行为,也引发了众怒,两者加持下,就有美国的债主下场开始抛售大量的美债,这一抛售,美国就必须支付比之前要高得多的利息。
与此同时,美国有高达6.5万亿规模的美债,即将在今年的6月份到期,而如此规模,美国若是想填上窟窿,就只能借新还旧,但问题是当下美债的收益率已经到5%了,如果低于这个收益率,肯定不会有人买。
可按照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则,收益率太高的话风险也大,因此,特朗普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想卖新美债堵住窟窿就必须提高收益率,但提高收益率又让人觉得风险大不敢买,反正是左右为难、进退不得。
而这6月份到期的6.5万亿美债只是一个开始,在今年年底还有一笔3万多亿的要到期,到了2026年年底,更有一笔17万亿的美债到期。
单是今年6月份即将到期的6.5万亿美债,就已经让美国够头疼了,要是到了明年,那就不只是头疼这么简单了。
而在这期间,美国和特朗普最怕的就是美债被大量抛售,同时发行的新美债无人问津,一旦如此,那美国真的会原地去世。
当然,美国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原因有很多,但特朗普绝对是最大的责任人之一,他以为通过加征关税,就能让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屈服,结果中国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与美国打起了"阵地战"。
在特朗普于4月2日开启关税大战后,中国率先发起反制,并在之后特朗普不断加码威胁的情况下,依然见招拆招坚决反制到底。
到了4月11日,中国更是直接亮明一点,不陪美国玩了。
这个操作,让美国几乎就要疯了,美国有大量电子产品除了中国之外,没有更好的进口渠道,如果中国一直强硬下去,就意味着美国民众在购买这些电子产品时,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关税,这个结果,估计美国民众会把白宫给掀翻了,因为他们知道,导致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就是特朗普。
正因如此,美国为了平息众怒,在4月11日深夜悄摸摸的出台关税豁免政策,原本按照以往的情况,美国在出台豁免政策后,中国将会按照对等理解原则,也会在不久后发布对等豁免清单,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以为,中国也必然会"识趣",把对美关税进行部分豁免。
可结果,中国正如4月11日商务部的发言中一样,对美国进行了"不予理会"。
这个反应完全出乎特朗普的意料,中国的态度表明了,你美国爱咋滴咋滴,我们已经对你的任何行为和小动作完全不在意了。
什么叫以不变应万变?什么叫来自强者的蔑视?这就是最好的示范。
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真的慌了,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政策朝令夕改,前脚刚说要豁免,后脚就称没有这回事,这边报道说已经与中国进行接触,那边又说美国已经与国家达成了某些协议。
种种前后不一致的行为,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美国的阵脚已乱,现在其内部意见的极度不一致,用一锅粥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在4月16日于社交媒体上宣称,我们希望各国,在"我们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是相当清晰了,美国已经是黔驴技穷,除了仗着自己昔日的荣光来逼迫别国站队,已然别无他法了。
但问题是,其他国家会站在美国这边吗?正如一家外国媒体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可靠是得到公认的,但美国却不然,所以该怎么选不言而喻。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美国彻底没招了,毕竟其也不想原地去世,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美国接下来可能会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但还是那句话,不管美国玩什么花样,我们都无需理会,要么是他们来求,要么就是"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