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的话得听三分,今儿个九月二十是危日,四样事儿千万别做错。
日历一翻这才瞅见,今儿是农历九月二十。
这日子在老黄历上说道可多了,叫"危日"。

一听这名儿就有点心里打鼓,其实就是告诉咱,这天办事儿得加着小心,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更得把老祖宗的讲究记在心上。
头一条,就是别瞎往外跑,特别是那种有危险的地方。
老话说"危日出行,途多荆棘"。
啥意思呢。
就是说这天气场不稳当。
刚立冬没两天,冷风嗖嗖地刮,南边都开始大降温了。
早上起来草地上都挂着白霜,路面又湿又滑,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个跟头。
年轻人摔一下拍拍屁股起来了,中老年人这身子骨可经不起折腾。
别说去爬山下水了,就是出个远门,坐个长途车,都容易累着。

心脏和血管在这换季的时候本来就不得劲,再一折腾,保不齐就出问题。
所以啊,这天就在家待着,喝喝茶看看报,安安稳稳比啥都强。
第二条,是嘴上要忌口,凉东西别碰。
天一冷,咱这肚子里的脾胃也跟着犯懒,干活没那么利索了。
这时候你要是还跟夏天一样,从冰箱里拿出个西瓜就啃,或者喝杯冰镇的饮料,那不是跟自个儿的肚子过不去嘛。
生冷的玩意儿吃到肚子里,就像往一锅温水里扔了块冰,直接就把那点阳气给浇灭了。
肚子一受凉,轻则不消化,重则就得闹肚子疼,上吐下泻的。
所以这天啊,就得吃点热乎的。
早上来碗热腾腾的小米粥,中午炒俩热菜,晚上喝碗羊肉汤,从里到外都暖和了,肠胃也舒坦。

第三条,是管住自个儿的脾气,别跟人吵吵。
这危日,不光是天气不稳,人的火气也容易上来。
古人说这天"宜静不宜动,怒则伤"。
你跟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掰扯,争个脸红脖子粗,最后气着谁了。
还不是气着自个儿。
这人一上火,气血就乱了,血压蹭就上去了,对身体一点好处没有。
特别是家里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啥话不能好好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让他一句,他让你一句,这事儿不就过去了。
心平气和的,比啥都重要。

第四条,是说干啥事都得多个心眼儿,稳当点。
危日,有危险,可也有机会。
不是说啥事都不能干了。
而是说干事儿之前,得多琢磨琢磨,把风险降到最低。
比方说,你要是准备动土或者办个啥仪式,那就按规矩来,一步一步弄仔细了。
搁在咱们现在的生活里,就是说你处理个重要文件,多看两遍,别出岔子。
你要是给家里换个灯泡,先把电闸拉了,确保安全。
就是用这点"小谨慎",换来个"大安稳"。
有网友说,这不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经验嘛,结合着节气变化,提醒咱们天冷了要保暖,要吃好,要心平气和,这哪是迷信,这是爱护身体的智慧。
第二个网友说,太对了,我奶奶就是这样,一到这个季节,就念叨着让我们多穿衣服,别吃凉的,少跟人拌嘴,说这样才能平平安安过冬。
说到底,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话,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想让咱们都平平安安的。
这事儿,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