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对张今标这个名字挺陌生,但要是说起他导演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刘少奇的四十四天》这些影片,影迷们准得点赞。

人家可是国家一级导演,一辈子都扑在中国电影上,特别是伟人题材电影这块,贡献相当突出,大伙对他作品满是敬意,也特想深入了解下他的传奇过往和不凡功绩。

令人遗憾的是在2024 年 11 月 22 日凌晨 1 点 58 分,张今标在长沙离世了,享年 85 岁。

01

据公开消息,张今标是因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一出,不少影迷和电影界人士深感痛惜。

这位老导演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影事业,而他选择在长沙这座与潇湘电影制片厂息息相关的城市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也似乎印证了他对潇湘电影的深厚情感。张今标的一生虽有遗憾,但他的电影却成为不朽的作品,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电影人。

张今标 1939 年生于河北,年轻时正赶上新中国刚成立,到处都在重建、发展。1959 年,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搁那时候,学电影可不是个热门事儿,没现在这般风光,挣的钱也少得很。

可他怀揣着电影梦,还是选了这条挺小众的艺术路。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潇湘电影制片厂,打那儿起,就从最基础的美术师干起,慢慢当上副导演,再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导演。

02

电影圈里能拿奖的导演不少,但像张今标这样"奖项拿到手软"的还真不多。举几个例子,《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和《刘少奇的四十四天》这两部电影,在1991年和1992年连续获得了广电部颁发的"优秀故事片"奖--华表奖的前身。

它们还拿下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来的《毛泽东在1925》则更加给力,揽获了包括金鸡奖和华表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张今标的作品总是打动评委,也打动观众,奖杯实至名归。

03

张今标不仅是一位导演,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伯乐"。他在潇影多年,除了忙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要知道,拍电影不仅靠导演,编剧、美术、摄影,每一环节都缺一不可。张今标始终相信,行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几十年里,他把大批新人带进了电影行业,帮他们扎根,也为中国电影培育了后继力量。他的学生里,有些人如今已成为潇湘电影集团乃至中国电影的顶梁柱,这些新生力量也在用自己的作品延续张今标的艺术精神。

04

张今标对电影的那股认真劲儿,在圈内出了名。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部作品,反复打磨每个细节,丝毫不马虎。每次开拍之前,他都会深入钻研剧本,琢磨每一个镜头,务必做到精益求精。

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激情融入光影之中,不断挑战艺术的高度。他的这种敬业精神,让无数合作过的同事都佩服不已,观众也因此看到了许多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

05

张今标可是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关键人物,一直以来,都揣着颗赤诚的心,守着潇湘电影这块招牌的荣光。在他心里,厂子可不单单是干活的地儿,那是他梦想启航、得以实现的大舞台。

他身上体现的,不光是潇影那种开拓进取的劲儿,还让大伙瞧见电影人对艺术、对国家深沉的情感。他拿作品定格时代模样,用镜头讲述国家故事,把自个儿艺术生涯跟潇湘电影的发展绑得紧紧的。他这一走,对潇湘电影是个损失,搁整个中国电影界,那也是莫大的遗憾。

张今标能成功,背后那是流了无数汗水、费了大把心血的。他走过的路告诉我们,得敬畏艺术,对待每一部作品,都得有严谨态度、秉持高尚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鼓捣出来的电影才可能真正戳中人心。

对干电影这行的,还有电影爱好者来讲,张今标的艺术人生,就是本鲜活 "教科书",不管是他搞创作时那认真劲儿,还是重视培养人才这点,都特值得咱去学、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