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辣椒不吃,血栓不堵"?说法从哪来的?

所谓"哈佛研究"的出处,其实是一篇并未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网络文章,内容主要引用了部分动物实验和个体研究结果,声称"辛辣食物刺激血管,可能加重血栓形成"。

但如果你真去查哈佛大学发布的正式研究资料,会发现根本没有这项研究的官方背书。

也就是说,这个说法并没有被严谨的临床研究支持,更谈不上定论。

那大蒜和辣椒,吃了到底对血管好不好?

我们得从功能成分上说起。

大蒜中含有一种叫大蒜素(Allicin)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以及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的一项系统综述显示,长期适量摄入大蒜,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所谓的"坏胆固醇"。

这类胆固醇升高,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元凶。

辣椒中的活性成分是辣椒素(Capsaicin),它能激活TRPV1受体,促进血液循环,甚至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022年《营养学前沿》杂志(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规律摄入适量辣椒的群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23%。

所以,无论是大蒜还是辣椒,适量摄入,对血管健康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为啥还有人说吃辣伤血管?

这就得看量和方式了。

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可能反伤身体。

比如:

· 重口味、过度烹调的大蒜和辣椒,常伴随高油、高盐,容易增加心血管负担;

· 胃肠功能差的老人,吃辣易引起胃黏膜刺激,诱发胃溃疡或消化不良;

· 如果本身就有胃食管反流、痔疮、肛裂等疾病,辣椒更是"火上浇油"。

所以,说"吃辣伤血管"并非完全无稽之谈,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吃得不对,不是辣椒本身有错。

血栓真能"自己散掉"吗?

答案是:不能指望靠饮食"化掉"血栓。

血栓是血管中形成的固体块,可能是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等原因导致的。

小的血栓可能在体内被纤溶系统自然清除,但一旦形成大的动脉血栓,比如脑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那就是致命的。

靠不吃某种食物"通血管",是非常危险的误导。

真正有效的防栓方式包括:

·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适量运动

· 戒烟限酒

· 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

靠"大蒜辣椒不吃"来防血栓,好比拿水枪灭森林火灾,说到底是想当然。

那到底该怎么吃,才能护血管?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吃对了,才能护住血管,不让血栓有可乘之机。

以下几点建议,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1. 饮食要淡,忌重口

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增加血管破裂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

而很多人一碗面就超标了。

2. 多吃"软油",少吃"硬油"

所谓"软油"指的是植物油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橄榄油、亚麻籽油、深海鱼。

它们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血管垃圾。

反之,动物油、奶油、炸鸡这些"硬油",则会让血管越来越堵。

3. 吃得杂,营养才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能有效防止营养不均和慢性病风险。

大蒜和辣椒,作为调味品可以适量吃,但别指望它们"包治百病"。

结语:食物是药?别神化也别妖魔化

网络时代,信息来得快,真真假假让人分不清。

"不吃大蒜和辣椒,血栓反而不堵了"这个说法,看似颠覆,实则脱离科学依据。

别把食物当成万能药,也别因误传就彻底排斥它们。

真正护血管、控血栓,还得靠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及时体检、遵医服药。

大蒜和辣椒,吃不吃不是关键,吃得对,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