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狠手,一边制裁,一边喊话合作,中方一番回应值得深思
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0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表声明,宣布将1名个人、8家实体以及1艘船只列入制裁财产名单,原因是他们涉嫌为伊朗国防工业采购和转运敏感机械。声明表示,当日的行动旨在进一步阻止伊朗发展导弹和其他武器能力。此外,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当天还宣布对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实施制裁,制裁对象包括为该组织进口石油和其他非法货物的4名个人、12个实体和2艘船只。声明表示,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次行动。
据报道,特朗普之所以"大动肝火",和早些时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公开讲话有很大关系。哈梅内伊在对伊朗全国的讲话中宣布"战胜美国和以色列",不但否认美国重创了伊朗核设施,还宣称"狠狠抽了美国一耳光"。伊朗的这番言论让特朗普怒不可遏,他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责哈梅内伊"愚蠢撒谎",还宣称要不是自己出面喊停,美军或以色列军队就会将其炸死,现在哈梅内伊不说谢谢就罢了,还"撒谎"称伊朗战胜了美以。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决定放弃对伊朗解除制裁的进程。
特朗普(资料图)
事实上,在特朗普的策略中,施压威胁是常态。特朗普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不愿出兵中东,不愿卷入地面冲突。对伊朗实施制裁的目的不过是放大威胁营造紧迫感,然后在风暴中心以"和平中介"的姿态强行介入,以图从乱局中牟取最大利益。
除此之外,据中国青年报6月25日报道,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应询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希望中国从美国购买石油"的言论作出回应。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昨天表示,中国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并且希望中国也从美国购买石油。中方对于美方立场的改变有何评论?对此,郭嘉昆表示,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特朗普(资料图)我国的这一表态看似平淡,实则暗含深意。首先,我国不会因美国施压改变能源政策,伊朗等国的石油仍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其次,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即使美国施压,仍有俄罗斯、沙特、伊拉克等替代供应渠道;最后,人民币结算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伊朗石油交易开始越来越多地绕开美元,美国制裁影响有限。事实上,特朗普对华石油喊话的背后,是美国页岩油产业的惨淡现实。自4月美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进口美国石油暴跌90%以上,这影响了美国石油商的生意。
在2015年美国就解除了原油出口禁令,在2018年超越沙特成为了全球最大产油国,中国也在这期间不断加大对美国的原油进口,在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和LNG天然气总额更是达到了600亿,是美国无法忽视的一个大客户。在中国对美石油采购暴跌90%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商在仓库爆满的压力下急需救命稻草。更大的野心在重塑石油美元霸权,美国国家情报部门报告显示,伊朗若彻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油价将飙升至150美元。特朗普一边用军事威慑确保航道畅通,一边推销美国石油,正是要各国继续依赖美元结算体系。
特朗普(资料图)
原本,中美之间还是有些能源贸易的,但在特朗普主动掀起关税战争后,便彻底断绝了,而这会儿又暗示重新将能源贸易放到谈判桌上,是觉得中美关系回温后,时机已经成熟?
从中美过去的两次谈判来看,双方并未达到满意的机制,但特朗普积极寻求访华的态度是肉眼可见的,也说明有事要与中方商谈。
不过,中方对此一直未"松口",反而是"已读不回",就足以说明态度。如今将能源牌摊到桌面上,既是示好,也是威胁,就看美方后续该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