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下令灭此人三族,没想到跑了一个,150年后其后代灭掉晋朝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夺得了曹魏大权。这场政变中,大将军曹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本可以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召各地将领讨伐司马懿。可惜,曹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谋士桓范当时就建议曹爽,应该把皇帝带到许昌。但曹爽没有听。结果回到洛阳后,曹爽很快就被司马懿处死。桓范也没能幸免,连带他的三族都被诛杀。只有桓范的小儿子桓楷逃过一劫。这个漏网之鱼,后来给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桓范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出生于沛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这个地方靠近曹魏宗室,让他很早就和曹家搭上了关系。建安末年,他在丞相府当差,和王象一起编过《皇览》。

后来一路升迁,做过中领军、尚书,还当过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曹爽当上大将军后,桓范就成了他的首席谋士。

可惜曹爽太贪图享乐,不听桓范的劝告,最后两个人都被司马懿杀了。司马懿做事很绝,不光杀了桓范,还要灭他三族。但桓楷这小子命大,居然逃了出来。为了活命,他只能隐姓埋名,东躲西藏。

司马懿家族倒是顺风顺水,到了公元265年,司马炎终于取代曹魏,建立了晋朝。桓家人在西晋时期一直躲着,到了东晋才重新冒头。这一冒头不要紧,直接让司马家尝到了苦果。

桓温就是桓楷的后代,史书上说,桓温长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晋成帝司马衍很喜欢他,把南康公主嫁给了他,还封他做驸马都尉。靠着这层关系,桓温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永和元年(345年),桓温当上了安西将军、荆州都督,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他带兵灭了成汉,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临贺郡公。后来更是一路高升,当上了大司马,封南郡公。这时候的桓温,活脱脱就是当年的司马懿。

晚年的桓温野心越来越大,想学司马懿废立皇帝。可惜第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大跌,没能如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病死,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丞相,谥号宣武。虽然没当上皇帝,但他给儿子桓玄铺好了路。

桓玄比他爹还厉害,史书上说他长得帅,有才华,尤其擅长写文章。桓温死后,他继承了南郡公的爵位,人称"桓南郡"。他先后打败殷仲堪、杨佺期,除掉司马道子父子,控制了东晋朝政。当上丞相后,又升为相国、大将军,封楚王。

大亨元年(403年)冬天,桓玄终于动手了。他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建立了桓楚。东晋就这么灭亡了。虽然第二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兵败被杀,但东晋已经名存实亡。

刘裕先立晋恭帝,后来又废了他,建立刘宋。史学家都说,要不是桓玄开了废立皇帝的先例,刘裕哪能这么顺利就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