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银行直供房"刷屏了,各种8万起拍、9.9万成交的房源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号称比市场价便宜15%-25%的房产,到底是怎么回事?银行怎么突然成了房产大卖家?

翻开数据才发现,这波银行直供房潮来势汹汹。四川农信系统今年上半年挂牌处置的房产就超过25万个,辽宁农信系统也达到11万个。兰州银行2025年直售标的比上年激增57%,吉林银行手里攥着2万多套,天津银行也有近1.3万套在售。这些数字背后,是银行急于处置不良资产的迫切心情。

银行手里的房子从哪来?主要是两个来源:一是企业或个人还不上贷款,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拿到的抵债房产;二是和开发商合作的定向房源。现在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贷和个人房贷违约率都在上升,银行不得不加快处置这些"烫手山芋"。

价格确实诱人。兰州城关区一套125平米的房子151万成交,周边同户型二手房要180-220万。广东云浮农商行的商住房8万起拍,齐齐哈尔农商行的刚需住宅9.9万起拍,比当地市场价便宜四成。有些流拍多次的房源,价格能比首拍低22%。

成都有个叫阿泽的购房者,83万买到了主城区90平米的房子,比市场价省了近20万。这种好事听着就让人心动,但真要下手前得想清楚几个问题。

这些房子虽然产权相对清晰,但质量可能不咋地。成都有个买家买了直供房后发现墙体渗水,修了3万多。银行可不管这些,卖出去就完事了。还有些房子位置偏僻,配套差,买了住着也不方便。

税费也是个坑。买直供房得自己承担所有税费,加上欠缴的物业费水电费,还有装修费用,一套100万的房子实际成本可能增加15%-20%。这么一算,价格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现在二手房市场也被这波直供房冲击得不轻。同一个区域,银行直供房比普通二手房便宜15%-20%,谁还买二手房?中介都开始转型,和银行合作卖直供房了。

这事儿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银行从放贷的变成了卖房的,说明坏账在增加。某城商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比上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抵押房产价值平均下调18%。

银行直供房多了,市场上就形成了三重抛压:银行抛、开发商抛、业主也抛。中国住房拥有率已经96%,人口还负增长,房子确实太多了。

这波银行直供房潮给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提供了机会,但千万别被低价冲昏头脑。买之前一定要实地看房,查清楚产权,算好所有费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抄底的。

银行直供房的出现,让房价回归理性有了可能。当200万的房子150万就能买到,当8万起拍的房子真实存在,那种买房必涨的幻想该醒醒了。市场正在出清,这个过程可能很痛,但对长远发展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