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系和宝能系的股权争夺大战、前高管实名举报产品造假并骗补......正在从过去几年纷繁"家务事"中恢复元气的"酱油老二",如今想要谋求新发展。
4月8日,"厨邦"母公司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了2024年业绩,尽管整体营收和扣费净利润录得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接近腰斩。在此基础上,中炬高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元,合计分红3.27亿元,继续延续稳健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
财报发布同日,其核心品牌厨邦酱油(子公司"美味鲜")宣布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并用"鲜锋"概念迭新了沿用多年的"晒足180天"传播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美味鲜作为中炬高新旗下主营调味品业务的子公司,去年调味品销售收入为50.75亿元,占母公司总营收的91.95%。
"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180天。"这句魔性洗脑广告词曾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并让厨邦产品家喻户晓。如今这句广告词的更换,或也意味着厨邦品牌的全面转型,新广告片中厨邦主打减盐,有意向健康饮食方向靠拢。
2024年,中炬高新董事长余健华提出未来三年将"再造一个新厨邦"。但如今,美味鲜仅完成了规划中百亿营收目标的一半,时间还剩两年,签约谢霆锋会是中炬高新达成目标的关键一招吗?
净利润腰斩,酱油增长乏力
公开资料显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业务涵盖调味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领域。其中调味品为核心业务,由子公司美味鲜负责运营,旗下品牌包括厨邦、美味鲜等。
财报显示,中炬高新去年实现营收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37%至8.93亿元,近乎腰斩。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的诉讼,达成和解以及撤诉,2023年转回在2022年计提的预计负债影响,是此次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过,中炬高新实现扣非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这或主要得益于其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为中炬高新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的核心子公司美味鲜,去年营收不仅首次突破50亿大关,同比增长2.89%达到50.75亿元,也得益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和降本增效等举措,将整体毛利率提升5.13个百分点至37.32%,最终带动净利润大幅增长29.48%至7.75亿元。
但是拉长时间线来看,美味鲜近几年的业绩波动较大,且营收增长不太稳定。
2020年至2025年,美味鲜的营收分别为49.78亿元、46.18亿元、49.55亿元、49.32亿元和50.7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2%、-7.24%、7.30%、-0.45%和2.89%;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6.47亿元、5.81亿元、5.99亿元和7.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7%、-31.04%、-10.20%、3.04%和29.48%。
分析可以得出,美味鲜这5年的营收复合增速仅有0.5%,净利润复合增速更为-4.67%。以价换量的趋势颇为明显,且长期增长乏力。
从产品端来看,酱油品类收入长期占据美味鲜收入的2/3。自2022年开始将酱油品类单列,到2024年,其酱油品类的营收分别为30.25亿元、30.28亿元和29.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1%、0.09%和-1.5%,增速逐年下降。
而酱油销售量却是稳步增加的,这意味着美味鲜的酱油正陷入"卖的越多、挣的越少"的怪圈,也进一步验证了"以价换量"的可能性。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04亿元,中炬高新市占率仅3.02%,远低于海天味业的近13%。落后还体现在多方面,去年中炬高新的研发费用为1.65亿元,同比减少8.76%;海天味业的研发费用则由2023年的7.15元增至8.40亿元,同比增长17.35%。长此以往,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或将产生更大的差距。
对于美味鲜的市场表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美味鲜旗下的厨邦是高端、美味鲜是中低端,低端市场能够满足现在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但整体上看,其实他的内部管理还是很混乱,所以它现在得到的其实是整个市场的红利、趋势的红利,并非它自身实际能力的体现。所以,未来美味鲜还是会朝着多品牌、多品类方向走。"
聚焦主业的同时,凭并购实现百亿目标?
2024年,中炬高新曾确立了"再造一个新厨邦"的三年战略目标,到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此背景下,中炬高新正在加快处置旗下约1600亩的未开发土地,以回笼资金进一步聚焦调味品主业。中炬高新隐藏的两个副业,分别为房地产开发和机械零部件生产。
但长期以来,两大副业不仅未能成为调味品主业之外新的增长极,反而分散了公司精力,成为整体业绩的拖油瓶。财报显示,去年上述两大副业分别实现营收0.97亿元、0.30亿元,同比下降37.10%和30.64%,收入占比则分别约为1.76%和0.54%。加快对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全面聚焦健康食品主业,似乎势在必行。
除了财务情况,中炬高新的股东结构变化也颇受关注。作为昔日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如今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财报显示,2024年,中炬高新的前10名股东中,有3位减持,3位增持。其中,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润田)减持1487万股股票。截至2024年底,中山润田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为5.94%。
2025年2月,中炬高新发布公告称,中山润田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最新公告显示,"中山润田持有中炬高新股份总数为3511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48%。中山润田不再属于中炬高新持股5%以上的股东。"
作为"宝能系"旗下的重要投资平台,中山润田持股比例的持续下滑,也意味着"宝能系"对中炬高新的影响力再度减弱。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此前"火炬系"和"宝能系"之间的控股权之争导致中炬高新治理结构不稳定,股价波动较大;如今,"宝能系"的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中炬高新的股权结构更加清晰,公司治理格局趋于稳定。这使得中炬高新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主营业务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炬高新在业务层面也有一系列新动作。如在产品策略上,其通过多价格带布局,推出从有机系列、经典系列到减盐系列、实惠系列的全谱系产品矩阵,并积极构建"1+N"的多元化产品组合。为扩大市场覆盖,加大线上渠道投入,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达1.34亿元,同比增长37.07%。此外,还成立了海外事业部,推动厨邦品牌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北美洲及大洋洲市场。
但无论是以上举措,还是请来谢霆锋,实现业绩的进一步改善不难,但想藉此再造一个新厨邦,恐怕并不现实。所以,中炬高新也在积极寻求并购扩张,其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深入调研了多家潜在目标企业,积极推动外延式发展"。
有业内分析师向媒体透露,"美味鲜一直在寻求并购标的,涵盖复调和基础调味料领域,未来可能会落实一个位于镇江的醋企收购。"若消息成真,镇江无疑已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前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均已通过并购方式在这里布局了食醋产业。
当"宫斗剧"落幕,中炬高新能否走通"向内革新+外延并购"的涅槃重生之路,在行业内卷加剧的大环境下实现"再造一个新厨邦"的价值重估,还有待市场和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