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三月十八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在我们农村当中,平时大家没事,坐下家里闲聊的时候,总会提到一些神话当中的人物,比如说她的一个功绩。在诸多的神话人物当中,有一位大家都比较熟悉,那就是女娲,在小学的课本当中,就有女娲造人的一个片段,那么农历的三月十八这天,就和女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民间人们还把它称之为"女娲诞"。

三月十八是啥子?

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因为有了她的存在,才有了人类,才有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当然,这个只是神话故事,可民间人们对其的崇拜却丝毫不减,女娲她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也正是因为她的功绩,在民间人们把它称之为大地之母,而女娲也掌管着男婚女嫁,人们在这天会举行祭祀的仪式,从而希望女娲能够带来丰收,家里添丁,同时家人可以健康长寿。

关于这天民间流传下来的习俗很多,老人就提到过"1要种、2不空、3要吃",安康福气至。

1要种:要播种

在古代,农历的三月十八,人们会在庭院里或土地 庙前设供桌,以五谷、鲜果、茶 酒供奉神明,感念神明护佑大地丰收之恩。有的地方还保留着绕土祈福仪式,村民手持新采的柳枝绕田地行走,寓意驱除虫害。还有的地方,在这天要把准备下播的种子晒一晒,有利于出苗齐,苗壮实,借灿烂的阳光来增强种子活力。

2不空:不空怒、家不空食。

"二不空"指心不空怒、家不空食。古人认为朔日阴气重,动怒易招是非,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应肝木,怒伤肝气",此时尤需保持心境平和。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一个情绪,不要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以免带来祸端,或者是导致身体的不适。

家中粮仓不可空,寓意富足绵延。宋代《岁时杂记》载:"清明前,家家备粲粲之食",可见时人于此日储粮备祭,以祈丰年。

如今,虽无需囤积,但厨房置备时令食材,如鲜笋、嫩芽,既顺应春养之道,亦为生活添一份仪式感。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迎接新的开始。

3要吃:

1、吃煎饼

女娲最先被人熟知,除了造人之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补天,在补天的时候,有一种食物人们必吃,那就是煎饼,这个也被称之为补天穿,意思就是帮助女娲,提供后续的供给,这样她就能庇佑人类。这个煎饼圆圆的,就代表着补天的成功,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圆圆满满。

做法:把面粉放入碗中,接着放入适量的清水搅拌,为了增加它的香味,还可以放入葱花,接着来点盐,搅拌成糊状之后,放入锅中去煎熟透,就可以出锅了。

2、吃面条

面条代表的是长寿,在这天吃上一点面条,也就寓意着家人可以健康长寿,女娲造人之后,自然也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平平安安,长寿久安的。面条的选择没有固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就可以了。

做法:准备一点猪肉馅,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肉馅炒香,放入黄豆酱,炒好之后盛出,来点焯水的蔬菜,再把煮好的面条放入碗中,拌匀就可以吃了。

3、吃黄鱼

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女娲的功绩有很多,这其中还有治理河水,保护人们安康的说法,人们在这天吃上一点鱼,也是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日子当中,生活富裕,天气可以风调雨顺,在秋收的时候,可以五谷丰登。

做法:把黄鱼清洗干净,接着打上花刀,放入一点盐,还有葱姜水进行腌制,接着锅中放入菜籽油,烧热之后,放入黄鱼,开始煎,熟透之后,放入酱油香醋,来少许的米酒,最后放入鸡粉就可以吃了。

三月十八不一般,这天是女娲的诞辰之日,老人说的1要播种种子2不空,就是不空怒、家不空食,而吃的3样,分别是煎饼还有面条以及黄鱼。当然这些传统,更多是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当中,人们可以富裕有余,健康长寿,安康和福气也常伴自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