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就在刚才,特朗普和哈里斯刚进行完他们的首次大选辩论,双方表现都符合预期,没有出现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当然啦,惯例的反华反共是不会缺席的。哈里斯一上来就指责特朗普在疫情期间感谢了习主席,而特朗普则反过来攻击哈里斯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当未来的美国总统像喝水一样自然地把"马克思主义者"和"感谢中国"当成骂人话的时候,你就该知道美国社会是个什么底色了。

无论如何,这场辩论过后,民调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距离大选仍然有一段时间,这些波动大概率仍然会被消化掉。其实这才是大选辩论的常态。美国大选辩论在绝大部分时候就是个走过场,给选民提供一点电子榨菜,不会对大选结果产生多少影响。双方说什么不重要,反正两方都会满嘴跑火车,都会画下实现不了的大饼,都会指责对方说谎和无能,然后双方的支持者和媒体也照此经营一番……

大选辩论视频截图CNN

大选辩论唯一重要的,就是展示候选人的形象。把形象稳住别太崩,让大家相信你不会在心理或者生理上突发恶疾,你就是编瞎话也无所谓。上一次辩论之所以难得地出了大节奏,是因为拜登连这最基本的事情都没做到,让人甚至怀疑他的神志清醒,直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葬送了他的大选。

但即便如此,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之后,在离大选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局势又回归了双方势均力敌的状态。

从年初特朗普毫无悬念地席卷初选,到年中拜登面临退选风波而特朗普在遇刺事件中表现神勇,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已经给特朗普胜选提前开香槟了。而在拜登退选之后哈里斯开始稳住阵脚之后,又有很多人看到哈里斯的民调气势如虹,反过来给她开起了香槟觉得特朗普必输了。

但是实际去观察数据就会发现,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各州的民调对比,在一系列波动之后,又回到了一开始的状态,双方的支持率不相上下,而特朗普稍有优势。我相信这种局势将会保持到大选当天。

比如前几天还显示哈里斯领先的纽约时报民调,最近又让特朗普反超了

均势在哪里?

如果大家看过我以前的文章,就会发现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便在特朗普看似占尽优势的时候,我也表示不管是拜登还是哈里斯都有一战之力,这是个最多四六开的局势,而不会是任何一方的一边倒。

为什么?这是由美国政治近年来的极化属性决定的。当中间选民越来越少,党派忠诚度相对稳固,而两党都在走向极端试图稳固基本盘的时候,双方不管表现如何都会有基本盘来买单,那么任何短期的波动在长期都会被消化,最终回归到和基本盘力量对比一致的均势状态。

反过来讲,越是离大选期限近的事件,影响大选的可能性就更大,比如当年希拉里的邮件门调查事件,就发生在大选前不久,民主党没有时间来调整,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特朗普遇刺事件虽然是极大的利好,但由于距离选举时间过长,这些优势就会随着时间消散,最终影响不会那么大。

此外,能够影响基本盘的事件,往往比影响路人的事件影响更重大,毕竟路人本来就没多少,可能本来就不会投票。比如2020年民主党之所以占了很大优势,就是因为邮寄选票极大地方便了民主党的基本盘投票(他们往往没有意愿或者精力现场投票),而限制了共和党基本盘热爱现场投票这一优势。

同时,由于美国独特的选举人制度,整个大选的结果实质上由几个摇摆州而非全国决定,因而任何地方上的具体状况往往会凌驾于全局之上。全国的大环境可能会在州内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而州内的小事件反而可能会决定全国的大趋势。比如特朗普在2016年的胜利,就和他们在大选前向锈带摇摆州倾注大量资源而民主党却忽视了锈带有关。

所以,最后决定大选的,仍然是选举当天,双方究竟能在摇摆州里动员出多少人去真正投下一票。在此之前的一切,不管是民调还是消息,都只是参考不是定论;在此之前的一切优势,都只是概念上的优势,而不会是一锤定音的胜势。可能选举当天某个摇摆州的恶劣天气带来的投票率变动之类的小波动,就会成为改变局势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经典的2000年大选,因为佛罗里达州的选票设计问题,导致很多本该投给戈尔的票被投错,从而改变了整个大选结果。

2000年的佛罗里达选票设计非常奇特,给民主党投票应该给从上往下数第三个孔打孔,但很多人却因为民主党在左栏排在第二个而给第二个孔打孔了

所以当我说美国大选局势仍然势均力敌的时候,一方面是说双方的基本盘都稳定在那里很难变动,另一方面说的也是有无数的当前我们无法预知的事件会决定走向,从而没有人可以提前宣布胜利。虽然看似矛盾,但其实两者相辅相成,正是因为政治局势的固化和极化,使得任何扰动都可能改变僵局,让局面更加不可预料。

优势在哪里?

那么在双方势均力敌结果无从预料的基础上,为什么我又要说今年特朗普稍微占些优势呢?这又要从理解美国大选的基础,也就是民调开始说起。

美国大选曾经是美国政治中最好理解的部分,美国大选预测也是美国政治学最为成功的地方,但是自2016年以来,一切都变了。而这一切的根本,来自于民调工具的失灵。

当我们说失灵的时候,并不是说民调完全没有参考性,民调仍然是理解大选最为重要的也无可取代的基础数据。但美国大选越是波动,就越是需要民调更加精确。民调即便只是偏离一两个百分比,就会带来极为巨大的偏差。

而特朗普给美国的民调工作带来了各方面的变数,大家很难用传统的模型和理论去完美对应他的支持者结构,甚至可能有着为数不少的永远不会在调查问卷中表达支持的隐形支持者。这种状况往往使得民调会系统性地低估特朗普的支持率,2016年特朗普的胜利出乎主流媒体和学者的预料,这便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到了2020年,民调虽然改进了不少,特朗普也确实输了,但是选前拜登一边倒的民调仍然没有变成现实,特朗普出人意料坚韧的基本盘仍然让人不能全盘接受民调。

比如2020年大选前,拜登的民调领先了特朗普8.4%,但在实际选票上只赢了4.5%

而除了特朗普个人之外,美国还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少数族裔在人口上逐渐占据主流,这意味着主要依赖少数族裔的民主党体现在民调上的基本盘往往会大于共和党。但是这些少数族裔的投票率却仍然低于共和党基本盘,也就使得民调会进一步高估民主党实际能取得的票数并低估民主党的票数。

所以2016和2020年的这两次大选,倒是很能筛选出人们对于美国政治的理解。无脑信主流媒体和民调的人往往会栽在2016年,而无脑不信民调而去信自媒体的,往往要栽在2020年。

至于今年的民调会不会比2020年更准?在大选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只能暂且假设它们仍然会有一些偏差,但不至于没有参考。就跟世间的一切统计数据一样,对于我们需要辩证地看,理解它的缺陷,

孤立的民调虽然有参考性,但更重要的是去结合其他民调以及历史民调来看,重点不是民调本身,而是民调反映出来的趋势和对比。民调在前几个月的反复波动左右横跳,虽然有参考价值,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反复的原因。

为什么特朗普在一开始的民调这么好看?这原因得从拜登身上找,不是特朗普太过神勇,而是拜登太过无能。

不管各方媒体和学者在如何洗脑拜登政府的英明,说美国经济如何蒸蒸日上美国人民如何安居乐业,即便不少中国人买了账,但美国人反正是不买账的。甚至拜登自己的民主党人都不买账,觉得拜登完全是个应当切割的负资产,才会整出来党内高层和主流媒体共同逼宫拜登的这么一出闹剧。

而这也说明,在哈里斯接手选举之前,拜登还没有真正动员起来民主党的全部支持,那么民调自然很难看。而哈里斯接手之后所迅速聚拢的各方支持,与其说是哈里斯自己的个人能力,不如说是民主党的竞选机器终于开始正常地运转起来,让哈里斯迅速收复了民主党的基本盘,成就了所谓的蜜月期。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即便是在哈里斯的蜜月期里,哈里斯和特朗普在各摇摆州的民调也是不相上下的。如果考虑到刚才说的民调容易低估特朗普的支持率,我们自然要认为特朗普仍然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只是优势没有拜登被逼宫的时候那么大而已。

在各大摇摆州,虽然可以看出来哈里斯的民调有明显追赶,但已经陷入停滞,也拉不开差距

而如果跟2020年相比,哈里斯蜜月期时的民调甚至还远不如当时的拜登,那时候拜登的民调甚至好到让人展望赢下得克萨斯这个深红州。而拜登当时近乎完美的民调,最后也只是险胜,如今哈里斯才到哪儿啊。

2020年的民调里,拜登不光在各个摇摆州优势明显,甚至还能让很多深红州变成摇摆州

而当蜜月期过去,民主党选民们开始认真审视哈里斯,而共和党团队开始重新找准应对方法之后,哈里斯的民调是会逐渐向年初的拜登靠拢的。毕竟,虽然现在哈里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区别于两位老人的新星政客,但拜登执政的一切问题她又不可能切割掉,不然岂不是说明自己做副总统这些年就是个无能的小透明?

当然,这并非致命缺陷,毕竟大家投哈里斯也是冲着反特朗普和少数族裔的身份政治,谁关心能力和政策,哈里斯只要别像拜登那样神志不清就够了。美国政治兜兜转转那么多年,看起来变化很大,比如共和党也开始反对自由贸易搞大政府,民主党也开始搞各种减税和支持大资本……但到头来,你会发现真正稳固的立场之分,真正能够区分两党让大家真正斗起来的,还是种族,还是身份政治。

说到底,哈里斯自己的竞选团队其实也清楚,那些表面好看的民调到底是什么真实水平,这些天一个劲儿地试图降温要大家别半场开香槟。他们最怕的,当然也是任何一方都害怕的,就是选民觉得己方民调很稳,于是大选当天就在沙发上躺平懒得去投票。

一周前哈里斯民调及其乐观的时候,她的团队赶紧跑出来降低预期,说民主党才是弱势一方

神算子又在哪里?

所以我在这里仍然要反复强调一句看起来像废话的事情,那就是这次大选将会势均力敌,直到最后不会见分晓,不要轻信任何一方提前开香槟的定论。

当然,这也不是说那些下定论的学者或者媒体就有什么错。专业人士嘛,就要敢于下判断,大家想看的就是这个。对于绝大部分读者来说,我或者其他人如何分析美国政治其实都无所谓,大家只是看着来消磨时间当电子榨菜。谁都不想看我在这里说了半天,结果最后来一句我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嘛,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也是有价值的。如果你真的从事会受到美国大选结果影响的行业,知道大选结果无法预测从而做好两手准备,也总比只做了一种准备结果大选后两眼一抹黑要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偏听偏信,不轻易下定论,总归是个良好的思维习惯。美国政治是很复杂的,就和任何事物一样都需要辩证的全面的方法,不是说读了几本书看了几个自媒体听了几个UP主就能懂的。

有的人觉得懂了那些明面上的政治规则即所谓的宪政,就懂了美国政治;有的人觉得懂了那些暗处里的利益团体和党争阴谋,才算懂美国政治;有的人觉得懂了从事美国政治的那些政客和组织,就懂了美国政治;有的人觉得懂了美国政治背后的社会经济变迁,才算懂了美国政治。但这些都只是一个复杂事物的各个侧面,你不懂的永远比懂得多。当然,大部分事物其实都是这样,只是社科领域的懂王比自然科学领域好当而已。

就连那些专门从事美国政治的美国学者、政客、政治团体,他们都不可能说真的懂了美国政治。他们要是真的懂,特朗普早就被扼杀在摇篮,这些年的各种混乱和风波就不会发生了。因为说到底,大家都是人不是神,思维和能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你能看到很多在中国活了一辈子的成功人士,不管是商界学界还是政界,到头来出了事或者犯了事,你才会发现他们根本不懂中国,因为他们的成功也不需要这些。同样的道理,美国人包括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是一样的,除非有人带着滤镜替他们吹牛。比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邮件门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希拉里每天看的"深度好文"都是些啥啊,跟你我看到的没有本质区别。

而对于美国政治来说,在长期的政治极化之下,加上美国各媒体和平台与政党之间的紧密联系,你很难看到真正"理中客"的信息。不论哪个渠道,对美国人来说是如此,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就算是有一定操守的学者和媒体,他们看到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倾向性,而他们也自然会被这些倾向性进一步影响。更不用说,你看到的信息其实大部分都是由本来就没什么操守的人制造,并且进而由没什么操守的人传播开来的。当然,这个问题我在《真正的理中客不是没有立场》这文章里写过了,就不再多说了。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东西,包括我现在写的,都需要批判性地吸收,知道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和信息。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可以做一个思想游戏。比如每到美国大选时就会被拉出来的称之为"神算子"的美国学者利赫特曼,他前几天预测了这次哈里斯会胜选,理由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谓的13项标准,实际上很多都依赖于主观判断而非客观标准,你只要熟练掌握定义学,很多标准都可以两方适用。特别是他说特朗普没有魅力,又找补说魅力仅限支持者的时候,这逻辑已经无敌了。

但是有人要说了,即便论证过程看起来粗糙了些,但这位教授已经成功预测对了9场总统大选,从结果上看,应该要有点本事吧?

但我们要知道,这9场大选里面只有少数几场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大部分他预测的选举都发生在民调准确因而预测也准确的时代,他完全可以照着主流预测来反推自己的论证过程。

而即便说这9场大选全都是难以预测的真正五五开的选举,全部预测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你就是9场大选全都胡乱二选一地瞎选,你全部选中的概率也高达512分之一。别嫌弃这个概率小,全世界有着多少学者呢,512分之一的概率能挑出来多少人。

你甚至可以养上几百上千只乌龟王八,每到大选的时候就让他们去爬到预测胜选的候选人头像前面,连续做九次,你大概率也能培养出一只神算子王八。

所以当你看到有些人吹自己神机妙算,不管是看中了什么股票还是说中了什么世界大事,你最好还是先把他们的成绩先放一边,好好审视一下他们的思考过程,这样才能看出,他们到底有没有池子里的某只乌龟王八厉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