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美元一架,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有望出现在南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采购清单上,这一消息16日被南美知名军事资讯平台报道,引发军事圈热议。

就在5月中旬,佩特罗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悉此行中方代表团直接向其抛出"橄榄枝",不仅承诺超低报价,还可在贷款和付款方式上提供灵活支持。这意味着,除了基础价格外,如果哥方打包购买24架及配套武器弹药,还能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比来看,现役歼-10C已经在多场实战演练和国际对抗中展现出不俗战力,在不久前的印巴冲突中以优异表现"走红"。

即便如此,中国仍保持了多年来的一致出口定价策略:仅飞机平台起售价就控制在4000万美元。若考虑弹药、培训及后勤体系搭载等全流程服务,最终成套价格大致会提升至5000万至6000万美元一架,相较欧洲阵风动辄2亿美元的价格,无疑极具吸引力。

哥伦比亚为何成为潜在买家?这并非首次传出合作意向。资料显示,哥伦比亚空军主力为美制F-21(F-5直系改进型)、以色列"幼狮"系列以及老式Kfir,维护成本高昂、技术滞后早已成为困扰。

今年年初,该国曾尝试引进瑞典萨博JAS-39"鹰狮",但因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迟迟未能敲定。去年哥伦比亚也向中国表达过引进VT-4的兴趣,但因美方施压最终流产。

当前该国虽是美国传统盟友--美军甚至在哥境内部署有限军力并参与部分反恐训练--但防务需求和预算现实逼迫其放眼全球市场。

美国因素不可忽视。2023年初哥伦比亚采购中国主战装备遭遇美方明显阻扰,相关计划无疾而终。从过往经验和区域格局来讲,白宫不会轻易点头允许核心盟友大规模引入中国产第五代战斗机。

这不只是装备本身,更涉及数据通讯、指挥链体系乃至双方安全协定的敏感交集。公开资料显示,哥伦比亚全部作战体系高度依赖美制标准,包括地勤保障、航电电子、北约兼容通讯设备。

进口中式战机意味着连带飞控、通信等技术均要全面适配或改造。不仅涉及高昂的改装成本,还会引发整条作战链条的运转风险。

哥方也面临实际压力与执政考虑。从财力来说,根据其2024财政预算,年度国防采购额度增长趋缓,济急性引进高端战机难度增大。更为重要的是,瑞典鹰狮在本次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价位合适、平台成熟,其与现役以色列及美式机队兼容性较强,有助于分阶段推进机队更新换代,减少维护和培训阻力。

据悉,不少哥伦比亚空军将领希望维持现有美欧体系的扩展性,避免激进切换导致操作风险。

此次中国带来的价格也确实令人惊讶--4000万美元平台裸机价,后续配套也不会超出6000万,对比同级别阵风、F-16V、台风全部远低于平均线。数据再好,但客观分析,哥伦比亚能否跨越来自华盛顿的规制门槛,以及自身作战理念和体系是否接受大幅重构,才是真正的壁垒。

中国方面着力降低国际贸易壁垒、主动展现灵活外交,说明愿意在全球市场扩大自产品牌影响。但反观哥方始终没有正式回应中方报价,也间接说明当前形势下其采购中式先进战机依旧存在不小阻力。

经历印巴冲突后,歼-10C表现卓越,对于全球有类似需求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极具吸引力。作为目前全球性价比较高的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之一,既能"打得赢",又能"买得起"。

但军事装备贸易里,价格并非唯一筹码,长远还取决于兼容性、地缘政治、后勤培育等多维考量。哥伦比亚的选择,不只是武器升级,也是对其外交自主空间和整体安全战略的全面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