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算亲自出马,在印度家门口另起炉灶。这里面会不会有莫迪的位子,那就得看印度这边的表现了。

有南亚媒体称,伊斯兰堡的消息人士告诉他们,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区域性组织,以取代"名存实亡"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实现该区域的一体化以及互联互通。

【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长/外秘级会晤在云南昆明举行】

据悉,中巴之间的讨论已经进行到了后期阶段,此外,中国、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近日的三边会议也能视作事情出现进展。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中巴孟三国的确在云南昆明举行了副外长/外秘级的会晤。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三国正式开启机制化的三边合作,打破了南亚地区传统的双边以及多边合作局限。

同时,会议还开启了南亚区域合作的"新范式"。

关于这场会议,印度那边也是比较关注的。长期以来,印度都将南亚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毫不掩饰地对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施加影响力、乃至控制力。

因此在新德里看来,这次的三边会议可能会有几分向他们发起"挑战"的味道。

【中国和巴基斯坦打算在南亚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机制】

而让我们把话题回到开头,虽然中国打算"另起炉灶"的说法,暂时还没有得到中方的证实。但坦率来说,南亚区域的确到了需要重新定下大局的时候了。

虽然明面上,这里已经有"南盟"这个合作机制,但实际上,这个机制已经失效很久了。

南盟建立的时间是1985年12月,迄今已经举办了18届峰会,然而原定于2016年在巴基斯坦举办的第19届南盟峰会却出了问题。

印度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基地遇袭为由,谴责巴基斯坦并抵制参加南盟峰会。随后,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不丹相继跟上。虽然巴基斯坦试图做工作,但最终还是收效甚微。

在那之后,印巴更是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冲突,第19届南盟峰会的事情也就这么搁置了下来,时间都快过去10年了,还没有更多的消息。

【第18届南盟峰会在尼泊尔举行】

一个现实情况是,如今的南盟已经是"名存实亡"。

然而,不能因为南盟这个机制陷入困境了,南亚国家就不合作了。国际形势越是动荡,各国越是需要一个能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对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还是强化合作,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另起炉灶"自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据悉,在中方的规划中,所有南亚国家都会被邀请加入这个新组织。当然,大家最关注的,无疑是印度的情况。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官方消息,但普遍分析认为,印度不太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实际上,这就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原本的南盟进行不下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出在印度的身上。

【印度总理莫迪执政期间在南亚的影响力极速消退】

众所周知,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想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南亚的"领头羊",而是"主事人"。在印度的眼里,该地区的国家可不是平等的,印度一定是被摆在第一位的。

印方的这一基本逻辑,与南盟作为区域合作组织的定位,是存在根本冲突的。印度眼里的南盟最佳运作形式,可能就是印度"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一言堂。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轮到巴基斯坦主持南盟峰会后,印度说抵制就抵制,甚至一度威胁退出南盟峰会。

说到底,印度压根就没有兴趣,把南盟视作一个平等合作的平台,因此一些事情干起来自然毫无心理负担。

见此情形,有的人或许会感到眼熟,毕竟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印度也没少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觉得有利于可图的时候,印方就积极一点,觉得无利可图的时候,印方就"冷处理"。

【近日举行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

很显然,对于基于平等、尊重的国家间合作来说,印度这种不负责任的偏激看法,是大忌。

但即便这样,中方该发的邀请也是要发的。一方面,印度的体量和影响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他们愿意参与、发挥积极作用,对整个南亚都是好消息。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搞"排他性"小圈子的习惯。

然而,如果印度在接到邀请后自己不来,那就是另一码事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不能因为南盟这个机制陷入困境了,南亚国家就不合作了。

如果印度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国也将继续推进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合作,为这一地区注入更多积极、稳定的因素。对于中方抛出的橄榄枝,其他南亚国家也会很乐意去接。

而对印度来说,他们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了。新德里需要认清楚,"平等""尊重"这些词语究竟意味着什么,而不是直到今天还陷入霸权、对抗的圈子里。

同时这里还要提醒印度一句,如果邀请真的送到他们手上,参不参加由新德里自己决定,但绝对不能出现在暗地里做手脚、破坏其他国家合作进程的情况。

如果印方之后还是执迷不悟,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吃亏的只能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