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
"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这是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其中一场分论坛的主题。10月14日至15日,在这场为期两天的分论坛中,来自中外的近30位学者汇聚一堂,从世界看向中国,更从中国面向世界。
14日下午,在这场分论坛的首日议程中,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学院实践教授、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联合国大会前主席武克·耶雷米奇(Vuk Jeremić)在发言时表示,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在科技、经济金融、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中国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一极"。他提到,中方近期发布的"全球治理倡议"非常有前瞻性。
谈及全球治理,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学者扬·奥贝里(Jan Oberg)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和平的项目,各国不必"自相残杀",而是可以实现"双赢"。然而,美国和欧洲花了很多钱打造一个针对中国不利的宣传叙事,使得人们无法通过西方的视角了解中国。他感叹:"我是来自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国家,希望有更多的对话,这样我们不会一起分崩离析。"
随后的学术沙龙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也分别向这两位学者提出问题。耶雷米奇谈到,他深知中国人民对于塞尔维亚的特殊感情,他的国家因别国违反国际法以及当时在地缘政治中位置太过特殊而成为单极化的受害者。
奥贝里则不断强调"和平"的来之不易,他在现场也回忆起当年也曾亲历贝尔格莱德轰炸的恐怖场景。提起那段痛苦回忆,耶雷米奇当场有些激动难抑,他再度拿起话筒肯定中方发布的"全球治理倡议",并表示中国肯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不要放弃任何多边合作的可能性。曾担任过联大主席的他对中国说:"不要放弃成为大国,不要放弃成为第一,不要放弃联合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 观察者网
在此前的发言中,耶雷米奇就表示,上世纪90年代,由于别国违反国际法,导致他的国家成为了单极化的受害者。
直到2007年,他在接受了塞尔维亚外交部长的工作后,和中国开始密切联系,也开始目睹了多极化的发展。
张维为在随后的学术沙龙中表示,由于历史上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以及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等事件,塞尔维亚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
"我自己也从文明型国家理论出发关注南斯拉夫的解体,我记得多年前在日内瓦,塞尔维亚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对我说,如果铁托能够活得再长一点,南斯拉夫也许有可会加入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这样南斯拉夫也许可以避免分崩离析的命运。"张维为说道。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主持学术沙龙活动 观察者网
耶雷米奇表示,他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对塞尔维亚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他自己有着波黑、塞尔维亚和黑山血统,南斯拉夫在他的家庭中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但对于那位大使多年前的假设,他认为这种机会几乎不存在,单极化世界的牺牲者只能是南斯拉夫。此外,铁托时期没有进行像中国那样的深入改革。如果铁托进行了中国这样的改革,对南斯拉夫国内彻底改革,结果可能会不一样。但他指出,考虑到在当时内外的力量以及在冷战中深深的不安全感,南斯拉夫当时的位置在地缘政治中十分特殊,结果只能成为牺牲品。
塞尔维亚学者耶雷米奇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参与学术沙龙活动 观察者网
而在听了瑞典学者奥贝里的颇为悲观的发言后,张维为谈到,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理念,也是具有成功经验的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全球治理的成功案例:"这是否给了您更多一点乐观情绪,不再那么愤世嫉俗?张维为开玩笑地问道。
不经意间,他也提到了南斯拉夫,回忆起当年在科索沃冲突中,其基金会曾参与了三年的和平谈判。
"我们那时候还在贝尔格莱德,在轰炸当中,我还在现场。我当时就站在六楼,有人扔下炸弹,你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热浪。我非常遗憾你们的大使馆也遭到了轰炸,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什么也看不清了,当时就是这样。"
奥贝里的发言,是这场学术沙龙的最后一个环节,他在结尾时说:"我很抱歉又提起这些,但是我觉得没有暴力,总比暴力要好很多。"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主持学术沙龙活动,图为瑞典学者奥贝里发言。 观察者网
这时候,耶雷米奇再度拿起话筒说:"非常感谢,你(奥贝里)让我情绪又激动了。我还想讲几句来回应张维为教授刚才所说的观察。"
"我们看到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中方提出这样一个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不要放弃成为大国,不要放弃成为第一,不要放弃联合国。"耶雷米奇在最后显然有些激动,甚至提高了一些说话声量。
"因为中国肯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大家可以环顾一下,中国的改革非常成功,而且是成功的领跑者。中国有这样的能力,比如像在联合国,像在现在我们这种互相交流,互相联系的场合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要放弃其他各种多边合作的可能性,不要放弃联合国,这是我的希望。"曾担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的耶雷米奇说道。
塞尔维亚学者耶雷米奇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参与学术沙龙活动 观察者网
10月13日至10月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科院和有关高校协办。会上发布了《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上海倡议》。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嘉宾与会。其中,10月14日至10月15日,这场主题为"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的分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办。
俄罗斯著名政治学者杜金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现场参与学术沙龙活动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